(
课件网) 古诗三首 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 历史再现 战争危害 你还知道战争的哪些危害? 伤亡无数 流离失所 环境危害 古代的边关战乱频繁,戍边的将士们常年征战在外,不得回乡,面对这样的境况,你会说点什么?看看诗人王昌龄和王翰发出的慨叹吧! 出 塞 王昌龄(约698—约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主要作品:《从军行》《出塞》 《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等。 作者介绍 jiàng 飞将 词语积累 将 jiànɡ( ) jiānɡ( ) 将士 将来 sài 朗读《出塞》,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qín zhēnɡ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jiànɡ 诗词朗诵 huán jiào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朝。 形容路途遥远。 秦 关 万里 还 意思是:如今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但是离家万里外出征战的将士还没能回来。 关塞,在边境险要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 回家。 诗词解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融情入景 “秦时明月汉时关”,只是说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吗?怎么理解这句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互文的写法,这句诗的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这是什么样的边关? 荒凉 冷清 孤独 寂寞 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其他描写明月的诗句,请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你发现了吗?诗人笔下的明月常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与亲人团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万里长征人未还。 不能 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塞还是秦汉时的关塞,自秦汉以来,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未能回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 令,使 意思是:要是有像李广那样的猛将戍守边关,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就不敢南下进攻了。 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shù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还表达了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作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从这两行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 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拓展延伸 李广,西汉时期名将,率领 汉军与匈奴作战时,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诗人提李广,是希望唐王朝能任用像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来抵御侵扰,保障边关的和平与安宁。 借古讽今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选派良将,早日 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 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 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主旨概括 忧思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抒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同情 叙事 出塞 结构梳理 安居乐业的愿望 凉州词 作者介绍 王翰(687—726), 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 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朗读《凉州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pí pá 诗词朗读 凉 州 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 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诗中指极精致的酒杯。 凉 州 词 夜光杯 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