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94950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7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27979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2.2,九年级,数学,人教,学年度,2025-2026
  • cover
九年级上册教案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内容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课时 1 核心素养目标 1.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初步体会利用函数图象研究方程问题的方法. 2.理解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的函数图象特征. 3.经历类比、观察、发现、归纳的探索过程,体会函数与方程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4.利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这种求解方法的思路,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知识目标 1.通过探索,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 2.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象确定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或解集. 3.根据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情况确定未知字母的值或取值范围. 教学重点 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象确定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或解集 教学难点 根据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情况确定未知字母的值或取值范围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主要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当堂练习,巩固所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思考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都是由无数个点组成,那么最重要的是哪几种点呢? 预设:与 x 轴、y 轴的交点. 追问1:怎么求与 x 轴的交点? 追问2:那么二次函数呢? 师生活动:让学生自主回答. (学生积极踊跃发言,问答提出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概念和性质 知识点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如图,以 40 m/s 的速度将小球沿与地面成 30° 角的方向击出时,小球的飞行路线将是一条抛物线,如果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小球的飞行高度 h(单位:m)与飞行时间 t(单位:s)之间具有函数关系h = 20t - 5t2. 考虑以下问题: 小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 15 m?如果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 师生活动: 要求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同伴交流,相互订正,代表展示成果. 教师及时指导. 分析:①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 小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 15 m → 当 h = 15 时,自变量 t 的取值. 解:令 15 = 20t - 5t2, 即 t2 - 4t + 3 = 0, 解得 t1 = 1,t2 = 3. 故当小球飞行 1 s 或 3 s 时, 它的高度为 15 m. 你能结合上图,指出为什么在两个时间小球的高度为 15 m 吗? 小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 20 m?如果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 解:令 20 = 20t - 5t2, 即 t2 - 4t + 4 = 0, 解得 t1 = t2 = 2. 故当球飞行 2 s 时,它的高度为 20 m. 你能结合图形指出为什么只在一个时间小球的高度为 20 m 吗? 小球从飞出到落地要用多少时间? 解:小球飞出时和落地时的高度都为 0 m, 令 0 = 20t - 5t2, 即 t2 - 4t = 0, 解得 t1 = 0,t2 = 4. 故当小球飞行 0 s 和 4 s 时,它的高度为 0 m. ∴ 小球从飞出到落地要用 4 s 时间. 从上面发现,二次函数 y = ax2 + bx + c 何时为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当 y 取确定值且 a≠0 时,二次函数为一元二次方程. 如:y = 5 时,则 5 = ax2 + bx + c (a ≠ 0)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归纳总结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知识点2: 利用二次函数深入讨论一元二次方程 合作探究 观察思考下列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有公共点吗?如果有,公共点的横坐标是多少?当 x 取公共点的横坐标时,函数的值是多少?由此你能得出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吗? (1) y = x2 - x + 1; (2) y = x2 - 6x + 9; (3) y = x2 + x - 2. 观察图象,完成下表: 师生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图象,对学生进行分组:共分六个组,两两合作,共同完成下表.各组分别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各小组讨论,最后 找学生代表阐述观点. 想一想:抛物线 y = ax2 + bx + c (a>0)与 x 轴是否存在公共点取决于什么? 思考1 当 a<0 时,是否同样存在公共点?动手画一画! 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