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99188

2.7夜晚的月亮-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1410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夜晚,月亮,教学设计
  • cover
2.7《夜晚的月亮》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我们的地球家园 ”单元的第七课,对应课程标准 1~2 年级学习内容“9.4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的第三点“知道每天观察到的月亮形状是变化的 ”。学生将基于对几种曾经见过的月亮形状的回忆,对月亮的形状进行连续性观察和记录,并在研讨中梳理和总结月亮形状是变化的。 本课分为四个板块。在聚焦板块,通过提出问题“太阳看起来是圆的,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是什么样的? ”来启发学生思考和聚焦本课的学习内容。探索板块包含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语言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月亮的形状,引导学生自主关注月亮形状的变化,初步感知其变化的特点;第二个活动要求学生连续几天对月亮的形状进行实际观察,并记录下来。在研讨板块,重在引导学生学会用证据推理论证。在拓展板块,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并思考这些神话传说的真实性。 【学生分析】 关于月亮在天空中呈现的形状特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前概念是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比如中秋满月和“弯弯的月亮 ”(蛾眉月或残月)。但是,这些前概念是模糊的、碎片化的信息,并非学生基于自己的真实观察和记录所得到的结论。此外,关于月亮的形状是否真的会持续性变化以及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并不清晰。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一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来确认月亮的形状是变化的;二是学会用图画的形式记录观察到的月亮形状的变化;三是学生通过分析所记录的信息,发现月亮的形状是逐渐变化的,并且初步体会到月亮形状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如月球亮的部分逐渐增加或者减少。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月亮的形状是有规律地变化的。 科学思维目标 能基于对所记录的信息的分析,用语言或文字描述月亮形状是如何变化的。 1 探究实践目标 1.能连续几天持续观察并记录月亮形状的变化。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实际观察中月亮形状的变化。 3.能基于对月亮形状的观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猜想。 态度责任目标 1.能在观察活动中,客观、真实地记录信息。 2.在交流中,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连续几天持续观察并记录月亮形状的变化。 难点:能基于对所记录的信息的分析,用语言或文字描述月亮形状是如何变化的。 【教学准备】 学生:学生记录单、画夹、月亮形状变化图卡、月亮形状观察记录表等。 教师:有关月亮形状变化的视频和图片、班级记录表、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前置任务:在本节课之前的 7 至 15 天,要求同学们完成探索部分的 “对月亮形状进行连续观察 ”活动。时间宜选择农历月份的上半月,这个时间段的月亮在晚上八至九点的时间易于观察。针对如何科学地记录月亮的形状,教科书上用图片的方式提供了两种方法作为参考,即涂阴影记录法和剪纸片记录法。这两种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学生正确记录月亮形状的效率,便于学生连续几天开展持续性的观察与记录。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允许学生选择直接绘图法,务必要提前示范。 一、聚焦 导入:同学们已经持续观察、记录了一段时间月亮的形状,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月亮形状是什么样的? 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回忆,描述自己看到的月亮的形状。 设计意图: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记录,并结合真实的记录陈述自己的发现。 二、探索 1.比较和辨识月亮的形状。 2 课件出示图片,展示一个月内能观察到的 7 种典型的月亮形状,启发学生通过回忆辨识出自己在生活中看过的月亮的形状。 提问:在过去的一周,你见过哪些图片中的月亮形状? 学生结合自己的记忆进行比较和辨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关注月亮形状的变化和初步感知其变化的特点。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