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地球家园有什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对应课程标准 1~2 年级学习内容“ 11.3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的第一点“举例说出人类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有关,知道地球是人类与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本课是学生对“地球家园有什么 ”获得整体认识的一节课。因此,本课的学习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对“地球家园有什么 ”有一个整体认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地球家园的有关现象及理解地球家园中的“居民 ”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课,学生认识地球是人类与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并能在教师指导下,用口述的方式,表达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聚焦板块,教材通过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地球上有什么。探索板块,探索 1 的内容是“在地球仪上寻找中国 ”,先让学生从熟悉的地球仪上找一找中国的位置,通过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产生了解整个地球的兴趣。探索 2 的内容是“观察景物图片 ”,教师提供各种不同的景物图片,学生描述自己的发现。探索 3 的内容是“讲述相关小故事 ”,学生介绍有关地球景物的小故事,通过讲述小故事拉近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研讨板块,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的角度描述地球家园有什么,同时启发学生通过主动提问,提高对探索地球家园的兴趣。拓展板块,通过描述图片中人们在做的事情,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到人类的生存需要自然环境,意识到人地协调的重要性。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学习科学兴趣比较浓厚,他们对于地球家园的事物是比较熟悉的,能够说出很多身边的事物及自己的所见所闻。他们喜欢表达,但在表达的顺序性、系统性上需要老师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交流和展示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不重复交流,并且在交流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类,提升科学思维,并通过交流意识到地球上各类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1 1.知道地球家园中有土壤、岩石、动植物、水、空气等自然事物。 2.知道地球是人类与动植物的共同家园,初步了解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科学思维目标 通过讲述景物相关的小故事,形成用口述表达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思维方式。 探究实践目标 1.通过对景物图片的观察,初步具备收集地球家园信息的能力。 2.通过描述熟悉景物,能交流地球提供的自然资源,表达自己的观点。 态度责任目标 1.通过寻找地球家园有什么的探究活动,增强对地球家园的兴趣。 2.通过分享小故事,树立珍爱生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并整理地球家园中的各种具体物体。 难点:初步建立对地球家园各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学生记录单、地球仪、地球家园景物图片等。 教师:班级记录表、多媒体教学课件、地球仪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课件出示地球的图片)这是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生活的家园。 2.提问:地球上有什么? 3.地球上的事物可真多!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地球家园,一起来说说地球家园有什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聚焦的问题,调查学生前概念,积极引导学生回忆并交流自己对地球家园的认识。 二、探索 1.观察地球仪上我国的位置。 教师出示地球仪教具,组织学生观察中国的位置。 2 提问:我国在地球仪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地球仪,将抽象的“地球家园 ”具象化到地球仪上,方便低年级学生用具体形象思维认识并观察地球家园;另一方面通过寻找我国位置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角度可以从整体到局部,这样,对地球家园的认识,也就有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 2.观察景物图片。 教师提前准备一些高山、大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