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00173

3.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486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运动,直线,曲线,教案
  • cover
3.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四小点“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 本课由四个部分组成。聚焦板块,利用情境图中汽车在立交桥上直行和转弯行驶,引导学生关注汽车的运动路线,聚焦从运动路线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探索板块,设计了三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观察并描述图中这些物体的运动路线 ”,第二个任务是“尝试用蓝色球击中红色球,再分别利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击球,画出并比较运动路线 ”,第三个任务是“预测、交流、观察并画出小球在桌面滚动时及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 ”。这三个任务是递进的,引导学生从具象到抽象、从单一到综合地对物体的两种运动路线进行描述和记录,逐步加强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理解。研讨板块,引导学生归纳,根据物体运动路线不同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拓展板块,呈现公园的滑梯和商场里自动扶梯的照片,联系生活、学以致用,观察、判断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 【学生分析】 基于第 2 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对物体的运动路线进行初步描述,但表述采 用的通常是生活词汇,如“直的 ”“转弯的 ”“扭来扭去的 ”,还不会用“直线 ” “ 曲线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这样的词汇来描述。另外,学生还不擅长运 用从具象到抽象、单一到综合的思维模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他们往往只关 注物体的个体特征,不习惯将之抽象为一个质点来考虑。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路线,能简单描述运动路线的不同; 知道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科学思维目标 观察、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能通过比较、归纳、交流,概括出物体的运动方式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并据此判断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方式。 1 探究实践目标 对教师提供的运动物体图片进行交流、辨析,能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态度责任目标 通过观察、交流、研讨等活动,形成如实记录和报告观察信息、基于事实表达观点、基于证据发表见解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难点:观察小球在桌面运动时和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发现物体的运动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 【教学准备】 学生:直线轨道、曲线轨道、蓝色小球、红色小球、桶或筐、直尺、记录单。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播放相关视频,提问:公路上有许多汽车在行驶,这些汽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 2.学生描述汽车的运动路线,可以口头说一说,也可以用手指比画一下。 预设: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直指本课核心,既呈现出学生前概念,又可引出探索板块中对于更多物体的运动路线的观察和描述。 二、探索:物体的运动路线 1.观察图片———感知“运动路线 ” (1)提问:你能描述图中的过山车、老鹰、台球、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苹果的运动路线吗? (2)学生口头说一说,或者用手比画一下这些物体的运动路线。 预设:垂直电梯的运动路线是这样的(手指上下比画);老鹰飞行的运动路线是弯来弯去的。 (3)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用语言、比画和图示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运动路线有更直观的感受,引导学生用语言和图示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感知物体的运动路线有直线和曲线两类。 2 2.击球活动———建构“运动路线 ” (1)每组准备蓝色和红色两个小球,分别放在桌子的指定位置。 提问:尝试在桌面上用蓝球去击中红球,并思考:有什么好方法能保证蓝球每次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