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相同距离比快慢》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节课对应课程标准 3—4 年级学习内容“3.1 力是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的第二点“知道测量时间的常用方法 ”。 本课和下一课共同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本课研究“运动相同距离情况下,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共分四个板块。聚焦板块通过跑步的情境,聚焦“运动相同距离时,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 ”。探索板块的设计思路是:首先告知学生不同动物运动相同距离所需的具体时间,比较动物运动的快慢;接着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最后在同一条轨道上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三个探索活动都指向“运动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短,运动快 ”,但具体操作方法和工具使用是层层深入的:激活经验———限定长度、同时运动———限定长度、不同时运动———秒表计时。研讨板块,学生根据测试结果,归纳得出相同距离比快慢的方法。最后以体育课 50 米赛跑比快慢的方法作为拓展板块。让学生从知道相同距离里可以比较完成的时间来比较快慢的方法,到会操作、会计量时间、会分析,再到应用。 【学生分析】 联系生活经验和前几课的学习,学生会留意到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习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基于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面对限定相同距离或者相同时间条件下的具体问题时,绝大多数能准确判断谁快谁慢。所以本节课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学生形成更全面、更严谨地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时间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用时短的物体运动快,用时长的物体运动慢。 科学思维目标 能概括出“相同距离比时间 ”的方法,并能在实际情况中用于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探究实践目标 1 能根据材料,设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并完成小球运动的测试。 初步掌握使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 态度责任目标 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并归纳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难点:使用秒表准确测量数据。 【教学准备】 学生:直线轨道、小球、秒表。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教科书的跑步场景图片)提问:跑步比赛时,同学们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运动距离相同时,怎么比较快慢呢? 2.学生根据经验回答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启发学生回忆体育课上跑步比赛的经历,了解学生对相同距离比较快慢的已有认识。 二、探索 (一)六种动物运动快慢排序 1.(出示教科书探索 1 的图片)提问:瞧,动物王国在举行 100 米的跑步竞赛,这是六种动物的比赛成绩,你能从快到慢给它们排排名次吗? 学生排序,并思考排序理由。 2.交流排序结果和理由。 预设:从快到慢排名依次为猎豹、羚羊、斑马、兔子、黑熊、大象,因为跑100 米用的时间猎豹最短,大象最长。 3.小结:六种动物运动相同距离(都奔跑 100 米),所用的时间短,运动快;所用的时间长,运动慢。 (二)两个小球在两根相同轨道上比快慢 1.提问:这里有两个小球,两根一样的轨道,要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比? 2 预设:将两个小球分别放在两根轨道的起点,一起开始,看谁先滚完轨道。 2.(演示在两根轨道的起点同时分别释放两个小球)两个小球开始比赛了。谁运动得快?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小球*运动得快。因为两个小球一起开始,小球*先滚完跑道。 3.小结:相同距离,同时出发,先到达的,用时短,运动快。 (三)两个小球在一根轨道上比快慢 [说明:为测得可比较的数据,本环节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①增长轨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