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卷(12课) 12 古诗三首 课文基础进阶 一、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回 háng zhōu( )参加 jì lǐ( )。我们为被敌人 jū jìn( )而牺牲的勇士āi( )悼。爸爸还约见了几个好友,一直聊到了亥(gài hài)时,但是第二天他们仍然精神抖擞(shù sǒu)。 1.用“ ”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字词。 二、下面的字词有多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选项。 1.生气:①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②活力,生命力。 (1)九州生气恃风雷。( ) (2)妈妈的脸色很难看,可能又跟谁生气了。( ) 2.但:①但是;②只,仅仅。 (1)工作虽然辛苦,但没有一个人叫苦。( ) (2)但悲不见九州同。( ) 3.熏:①暖和;②人或事物对品行、习惯的影响。 (1)暖风熏得游人醉。( ) (2)在老师的熏陶下,同学们学习更刻苦了。( ) 三、品读诗句,并完成练习。 1.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一语双关。这个词表面上指 ,联系诗人的自述,我知道实际上指 。透过“醉”字,我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其实暗讽的是南朝统治者 的作为。 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风雷比喻 和 。用 比喻 。 四、从诗题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诗题 信息 《示儿》 这首诗是陆游写给儿子的 《题临安邸》 1. 《己亥杂诗》 2.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中有浓浓的爱国情怀:“ , ”是陆游至死不渝的遗愿;“ , ”是诗人林升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 ”是龚自珍希望人才不断涌现,从而振兴国家的愿景。 阅读素养攀升 六、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14分) (一)示儿 (二)题临安邸 [宋]陆游 [宋]林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阅读古诗(一),诗人“悲”的是 ,要儿子家祭时告诉他 的消息。(4分) 2.阅读古诗(二),对话诗人林升,完成填空。(6分) 3.结合古诗与阅读资料,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并完成表格。(4分) [资料一]陆游年幼时正当金人入侵,长期过着逃难生活,在家里又受到很多的爱国教育。1163年,陆游替张浚(南宋的抗金名将)策划北伐,不幸失败,被罢免了官职。后来,陆游加入了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军队……因为他始终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招致了当权派的忌恨,最后连官职也丢了。 [资料二]北宋靖康元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靖康二年,金人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占领了中原地区。赵构逃到江南,定都临安。赵构并没有吸取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只求苟且偷安,消极抗金,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也一味寻欢作乐。 古 诗 表达情感 《示儿》 (1) 《题临安邸》 (2) 七、阅读课外古诗,完成练习。(11分) 书 愤①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②,中原北望③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④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⑤。 塞上长城⑥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⑦。 出师一表⑩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⑩间! [注释]①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②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③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④瓜洲:在今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南部、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与镇江隔江斜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⑤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⑥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⑦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⑧出师一表:诸葛亮的《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⑨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1.阅读古诗可知,全诗紧扣住“ ”字来写。(2分) 2.你觉得诗中哪一个词最能表现诗人收复故土的气概 这样写好在哪里 (3分) 3.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