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造房子》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 “造房子” 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紧密相连的活动,引导学生从认识动物的家开始,逐步过渡到人类的家,深入探究家中物品,进而经历设计和建造小房子的全过程,并最终举办 “小房子” 展示会。本单元旨在激发学生对建筑和生活环境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房子与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和自己的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事物的观察还不够细致深入,逻辑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对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充满兴趣,喜欢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来获取知识。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会出现分工不明确、合作不够默契的情况,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和组织。 三、单元教学目标 (一)科学观念 1、认识到家里的物品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人们会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和使用物品。 2、理解房子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功能、材料、美观等,初步形成工程设计的概念。 (二)科学思维 1、在分析人类的家和家里物品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其特点和功能,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在设计和建造小房子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提出独特的设计方案,并通过评估和改进方案,培养反思和优化的思维习惯。 (三)探究实践 1、通过实地观察自己的家和调查家里的物品,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2、在设计和建造小房子的实践中,学会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建造,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态度责任 1、增强对自己家和家庭的热爱,珍惜家里的物品,培养节约资源和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在设计和建造小房子的过程中,培养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同时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家、我们家的特点及功能,学会对家里物品进行分类;掌握不同材料特性,能根据需求选择材料建造小房子。 教学难点:理解动物身体结构与家的适应性关系,以及人类住所设计与材料选择背后科学原理;在设计和建造小房子过程中,综合考虑功能需求、材料特性和美观等多方面因素。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课时加科学阅读,建议每课安排1课时,总计7课时。具体如下: 1、动物的家 (1课时) 2、我们的家 (1课时) 3、家里的物品 (1课时) 4、设计小房子 (1课时) 5、建造小房子 (1课时) 6、“小房子”展示会 (1课时) 7、科学阅读 (1课时) 六、教学过程(以《设计小房子》为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故事/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我的好朋友小兔子最近很烦恼,它的蘑菇房子被大雨冲坏了,它想请我们二(X)班的小小工程师们帮它设计一栋既坚固又漂亮的新房子,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生:(齐声)愿意! 2. 揭示课题: 师:“太好了!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做一回房屋设计师,学习《设计小房子》。”(板书课题:设计小房子) (二) 观察探究,明确结构 1. 观察实物/图片: 教师展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小房子模型(或播放PPT,展示世界各地的特色房子:草屋、木屋、砖房、冰屋、现代高楼等)。 2. 讨论交流: 师:“这些房子虽然样子不一样,但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部分呢?” 引导学生发现并说出房子的基本结构:墙、门、窗、屋顶。(教师相机板书) 师:“小兔子还提了两个要求:第一,房子要能立得稳(坚固);第二,要有一扇能让它进出的大门和一扇能看风景的窗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