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11935

2.3 我们的呼吸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143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我们,呼吸,教学设计
  • cover
2.3我们的呼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人体呼吸时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不同,了解呼吸器官的组成及各部分基本功能,能说出呼吸的简单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性,养成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习惯,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呼吸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呼吸器官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2.教学难点:理解呼吸的简单过程,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吸入和呼出气体不同的结论。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人体呼吸器官模型、澄清石灰水、集气瓶(2个)、玻璃片(2片)、吸管、打气筒(模拟吸入空气用)、多媒体课件(呼吸过程动画、呼吸器官结构图等)。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中关于呼吸的内容,每人准备一个透明玻璃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停止它几分钟人就会有危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呼吸”) 2.结合生活场景:跑步后我们会大口喘气,这和呼吸有关。那我们为什么要呼吸?呼吸时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今天就一起学习《我们的呼吸》。 (二)认识呼吸器官 1.思考与讨论:我们用身体的哪些部分进行呼吸呢?请学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呼吸时身体变化的部位,自由发言。 2.展示模型与图片:教师出示人体呼吸器官模型和结构图,结合多媒体课件,依次介绍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这些呼吸器官: 鼻:过滤、温暖和湿润吸入的空气。 咽和喉:气体进出的通道,喉还与发声有关。 气管和支气管:输送气体,气管内壁有纤毛,能黏附灰尘等。 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由许多肺泡组成,肺泡布满毛细血管。 3.互动确认:让学生指着自己的身体说出呼吸器官的名称,同桌互相检查。 (三)探究吸入和呼出的气体 1.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是一样的吗?为什么跑步后需要多呼吸? 2.设计实验: 实验1:用打气筒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A中打气(模拟吸入的空气进入),观察石灰水变化;再用吸管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B中吹气(模拟呼出的气体),观察变化。 实验2:学生用玻璃杯罩住口鼻,先吸气再呼气,感受玻璃杯内壁的变化(呼出气体含较多水蒸气)。 3.观察与分析:学生分组观察实验现象,记录:集气瓶A中石灰水基本不变浑浊,集气瓶B中石灰水变浑浊;玻璃杯内壁呼气后有小水珠。 4.得出结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多。 (四)了解呼吸的过程 1.播放动画:多媒体展示呼吸过程动画,结合模型讲解: 吸气时:胸腔扩大,肺扩张,外界空气通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 呼气时:胸腔缩小,肺收缩,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再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2.简单总结:呼吸就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进入身体,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五)保护呼吸器官 1.提问:呼吸器官这么重要,我们平时应该怎么保护它们呢? 2.讨论与分享: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言,教师补充整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开窗通风。 不吸烟,远离二手烟(吸烟会伤害肺等呼吸器官)。 扫地、打扫时如果有灰尘,可戴口罩,减少灰尘进入呼吸道。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肺的功能(如跑步、游泳等)。 预防呼吸道疾病,天冷时注意保暖,感冒时及时治疗。 五、课堂小结 1.回顾:今天学习了哪些呼吸器官?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呼吸的简单过程是怎样的? 2.强调:呼吸对生命至关重要,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六、板书设计 我们的呼吸 1.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气体交换主要场所) 2.气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