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12912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共15张PPT)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42045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十六,年前,回忆,课件,1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忆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在文中画出描写李大钊言行、神态、外貌的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2.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李大钊简介: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背景资料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父亲对工作高度负责 表现了李大钊一心考虑革命工作的需要,不顾自身安危,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 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  ———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关系。” 父亲的语言处处显示他想保护家人,字字都饱含着他对亲人的爱。此时,一位慈父形象又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语描写 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从李大钊同志的动作中,表现了他的临危不惧,展现了革命者的沉着、镇定。 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 乱蓬蓬的长头发 平静而慈祥的脸 暗示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 表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父亲外貌和神态描写:坚贞不屈、大无畏 描写人物神态、外貌的语句 敌人:兴师动众 父亲:严峻冷静 对比 从容淡定 浩然正气 ……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关注周围人物的言行,在对比中体会人物品质 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外貌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临危不惧、坚贞不屈、无私无畏的革命品质,也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慈父。 小 结 前后照应 首尾呼应 写作方法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文章两次出现李大钊遇害的日期,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了强化作用,表现了作者对敌人( ),也表达了对父亲的( )之情。 强烈的憎恨 无限追思 写作方法 随堂检测 读句子,选择正确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1.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 2.“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 ) 3.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 ) 4.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 ) D A C B 李大钊的名言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谢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