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驯、矫”等生字,会写“鼠、秀”等生字,会写“松鼠、乖巧”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有关松鼠的相关信息分条记录下来。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课文中准确地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地描写,积累语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5.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的新生字和词汇。 2.通过默读课文,掌握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感受课文中的准确地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地描写。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言启发,了解作者 1.过渡:同学们,你们最喜爱的小动物是什么 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种小动物的特性。 2. (展示松鼠图片)过渡:请观看大屏幕,图中是什么动物 出示:松鼠 过渡:让我们快速阅读课文,深入松鼠的世界,去了解这个迷人的小动物吧! 3.探究松鼠。 出示:松鼠的品种繁多,全球大约有240种,我国有26种。尤其是栖息在森林中的松鼠,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广泛分布,因此也被称作普通松鼠。它们拥有细长的身躯,毛色呈灰色、深褐色或红褐色,故又名灰松鼠 4.过渡:请用一个词汇总结图片中的小松鼠。(学生自由发言)那么,法国知名的博物学家布封所描绘的小松鼠又有何特点呢 5.作者简介。 出示:布封(1707—1788),法国著名博物学家、作家。出生于贵族之家,自幼受到教会教育,对自然科学充满热情。26岁成为法国科学院成员。自1739年起担任皇家植物园主管,并耗时40年完成了36册的《自然史》巨著。 二、细读课文,了解松鼠 活动一:初识松鼠 提问: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师生共同整理出示: 《松鼠》是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撰写的一篇科普短文。作者从外观、行为、饮食、筑巢四个角度详细介绍了松鼠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并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松鼠描写得活灵活现。 活动二:生字词学习 1.出示: 驯良矫健歇凉树杈苔藓狭窄勉强锥形 讲解:“杈、锥”属于翘舌音,“藓、勉”属于前鼻音 2.学习多音字: 出示:塞(sè sāi sài) 缝(feng féng) 3.词语理解:将词语与其对应的含义相连。 出示: 乖巧温顺善良。 驯良合人心意,讨人喜欢;灵巧,巧妙。 玲珑精致细腻。 矫健动物冬眠时,隐藏不动不食。 蛰伏强健有力。 苔藓对危险或环境变化的敏感反应。 警觉苔藓类植物的一个类群,这类植物的根、茎、叶分化不明显,呈绿色,生长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 活动三:深入了解松鼠 1.提问:《松鼠》这篇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什么 2.出示练习: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首先概括了松鼠这个迷人的小动物,它们 、 的特点使它们极受欢迎。随后,文章从 、 、 和 等多个角度详细描写了松鼠迷人的外观特点。 第二部分是第二自然段聚焦于松鼠的活动领域——— 、 活动时段——— ,进一步阐述了它们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是第三、四自然段则介绍了松鼠的行为特点——— 。首先通过它们 时的场景展现了它们的智慧;其次通过它们在 时的反应展示了它们的警觉性;再次通过它们 过冬的策略展现了它们的聪明;接着通过它们 的动作展现了它们的敏捷;最后通过它们在 时发出的特有声音来表现它们丰富的情感。 第四部分是第五自然段,补充了松鼠的繁殖情况、换毛时期以及它们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三、课堂小结 1.小组内读课文,讨论:文中的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全班汇报 预设1:我觉得松鼠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小动物,我也很想养一只松鼠。 预设2:作者介绍的松鼠很全面,我对松鼠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 3.教师小结:短短的一篇文章让大家对这个新朋友有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