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15740

3《天窗》教案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240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天窗,教案
  • cover
天 窗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天窗带给孩子们的遐想与快乐。 语言运用:认识“慰、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正确书写“慰、藉”两个字。 思维能力;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审美创造: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天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有谁见过天窗吗?说说它的样子。 生交流。 师:原来这是天窗带给你的印象。(出示天窗图片)江浙一带有种老房子,具有这种建筑特色———天窗。1934年,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写过一篇关于童年记忆的文章———《天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茅盾笔下的天窗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出示词语: 慰藉 猛厉 锐利 卜落卜落 闪闪烁烁 教学:“卜落卜落” 师:这个词出现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了解“卜落卜落”是拟声词。 3.指导书写:“慰”、“藉” 师范写,生同时书空。 师范写时相机讲解:“慰藉”二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但写起来大不一样。“慰”字上大下小,这个形声字上面的“尉”字笔画较多,所以要写得紧凑些,“心”字要紧贴上面这一部分;“藉”字是上小下大,草字头写得扁一些,下半部分的左右结构要紧凑,横画较多,要注意避让和穿插。书空后,提醒学生采用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在书上各写一个“慰”、“藉”。 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生交流回答,相机出示: “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 师:这样的句子很重要,向我们介绍了天窗的来历。谁能加上关联词,用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生作答。 三、抓关键句,理清脉络: 1.师:天窗对于大人们来说,是采光用的。对于孩子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7自然段,找找看。 2.默读课文4———7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相机理解“慰藉”一词的意思。说一说,你在什么时候需要慰藉。 3.思考:在什么时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四、深入学文,体悟情感: (一)聚焦第一场景,指导学习4、5自然段 1.过渡:小小的天窗在什么情况下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抓住“这时候”一词,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第一个场景。 预设:夏天阵雨来时。(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内容)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此刻孩子们的心情如何? 生交流。 预设1:孩子们会感到失落。原本想在雨里跑跳、看闪电,可是却被大人们只喊回了屋里。 预设2:孩子们会感到孤独。夏雨来时,一定是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的,可是被大人们喊回家后,只能呆在像地洞似的屋子里了。 师:你们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带着对孩子的理解读一读。 3.师:自己有过同样的经历吗?说一说。 生交流。 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读一读。 4.过渡: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关住了孩子,但是关不住孩子们渴望飞翔的心。于是,孩子们把目光投向了小小的天窗。那小小的天窗给了孩子们什么样的慰藉呢?生自由朗读。(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内容) 师:透过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 生交流。 师:想想看,关在屋子里的孩子,此刻会怎么看天窗上的雨脚、一瞥而过的闪电呢? 生交流,抓住文中“想象到了……想象到……”的句子,想象此时外面的世界,体会屋外的“电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