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17925

3.2《世界的地形》2课时六字教学法教案(表格式)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213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七年级,地理,2024,教版,格式,教案
  • cover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教案) 基于核心素养+六字教学法设计 本节内容需要 2课时 本学期累计课时总第 课时 主备教师 小组教师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20 年 月 日 星期 本节课题 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地形》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通过认识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培养学生从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 综合思维:理解地形形成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培养综合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形图,掌握基本的地形判读技能。 人地协调观:认识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典型代表 世界两大山脉带的分布及成因 海底地形的组成及特点 地形图的基本判读方法 教学难点 山地与高原、平原与盆地的区分 海底地形的空间想象与理解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地形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分析 第一课时:陆地地形;两大山脉带;世界地形之最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1. 展示世界著名地形图片(喜马拉雅山、亚马孙平原等) 2. 提问:"这些地方的地形有什么不同?你们还知道哪些地形类型?" 3. 播放30秒地形变化短视频 1. 观察图片并思考 2. 积极回答教师提问 3. 分享自己知道的地形知识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 了解学生前认知 3. 自然引出"地形"概念 预习检测 (8分钟) 1. 提问检测预习情况: - 什么是地形? - 你知道哪些地形类型? - 家乡属于什么地形? 2. 对基本概念进行强调和解释 1. 回答教师提问 2. 提出预习中的疑问 3. 听讲并记录关键点 1. 检查预习效果 2. 针对农村学生基础差的特点强化基础 3. 为新课做铺垫 讲授新课 (25分钟) 知识点1: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1. 展示对比表格(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 海拔高度 - 地表特征 - 典型代表 - 人类活动 2. 重点讲解: - 山地与高原的区别(海拔相同但特征不同) - 平原与盆地的区别(单一低平vs四周高中间低) 知识点2:世界两大山脉带 1. 展示世界地形图,讲解: - 环太平洋山脉带(落基山、安第斯山等) - 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山脉带(喜马拉雅山等) 2. 分析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知识点3:世界地形之最 1. 通过表格展示: - 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 最大高原(巴西高原) - 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等 2. 结合地图定位 1. 观察表格并记录要点 2.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 - "山地和高原有什么区别?" - "家乡属于什么地形?" 3. 在世界地图上指认主要地形 4. 完成课堂笔记 1. 系统掌握陆地地形知识 2. 培养比较分析能力 3. 建立空间定位意识 4. 联系生活实际(家乡地形) 分组讨论 (10分钟) 1. 分组布置任务: 组1:山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组2:平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组3:高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组4:盆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巡回指导讨论 3. 组织小组汇报 1. 分组讨论指定地形的影响 2. 记录讨论要点 3. 代表发言分享成果 4. 倾听其他组汇报 1.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2. 深化地形与人地关系理解 3. 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4. 促进思维碰撞 知识拓展 (5分钟) 1. 拓展中国地形特点: "西高东低,三级阶梯" 2. 展示中国地形图 3. 指出三级阶梯分界线及主要地形区 1. 听讲并思考 2. 在中国地图上辨认地形区 3. 联系已学长江黄河知识 1. 联系国家尺度地形知识 2. 为后续中国地理学习铺垫 3. 培养爱国情怀 课堂练习 (7分钟) 1. 布置分层练习: - 基础题:填空五种地形名称 - 提高题:比较山地与高原 - 拓展题:分析家乡地形影响 2. 当堂批改指导 1. 独立完成练习 2. 互评交流答案 3. 订正错误 1. 巩固本节重点知识 2. 检测学习效果 3. 实施分层教学 课堂小结 (5分钟) 1. 用思维导图总结: 陆地地形→山脉带→地形之最 2. 强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