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教案) 基于核心素养+六字教学法设计 本节内容需要 2课时 本学期累计课时总第 课时 主备教师 小组教师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20 年 月 日 星期 本节课题 第四章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核心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通过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图,认识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综合思维:理解人口增长、分布与人种差异背后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3.地理实践力:能够收集、整理和分析人口数据,绘制简单的人口统计图表 4.人地协调观:认识人口问题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世界三大人种的特征及分布 世界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应对措施 教学难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与应用 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人口问题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第一课时: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图片:拥挤的城市街道、空旷的沙漠、繁忙的地铁站、人烟稀少的极地 提问引导: 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有些地方人多,有些地方人少? 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吗?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积极回答教师提问 分享自己对世界人口的初步认识 通过直观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水平 自然引出本节课题 预习检测 提问预习内容: 目前世界人口大约是多少? 人口增长快慢用什么指标衡量?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是哪两个? 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对回答进行评价和补充 回忆预习内容,回答问题 倾听教师补充讲解 记录关键知识点 检测预习效果 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针对农村学生基础,采用选择题形式降低难度 讲授新课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 世界人口数量: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讲解人口增长历史阶段: 史前时期:增长极其缓慢 农业革命后:增速有所提高 工业革命后(18世纪中叶):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20世纪以来:人口"爆炸性"增长 介绍当前世界人口总数(约80亿) 2. 人口自然增长率: 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单位:‰) 举例计算:某地出生率15‰,死亡率7‰,自然增长率=15-7=8‰ 提问:为什么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加快? 观察图表,理解人口增长趋势 记录关键数据和计算公式 参与计算练习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 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掌握人口统计基本方法 理解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讲授新课 (世界人口的分布) 1. 人口分布特点: 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 讲解: 不均匀性: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少 四大稠密区: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西部 北美洲东部 四大稀疏区: 干旱的沙漠地区 寒冷的极地地区 湿热的热带雨林 高寒的高山高原 2. 影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 人文因素:经济发展、历史基础、交通条件等 提问:为什么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特别稠密? 在地图上识别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 分析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结合家乡实际思考人口分布问题 回答教师提问 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理解人地关系 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习兴趣 分组讨论(议课) 布置讨论主题: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地方建立新城市,你会考虑哪些因素? 分组指导:4-5人一组,讨论5分钟 引导思路:从地形、气候、水源、交通等方面思考 组织小组代表发言 分组讨论,记录讨论要点 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观点 倾听其他小组意见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锻炼表达能力 知识拓展 介绍"胡焕庸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讲解: 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的一条假想线 线东南侧:占国土面积43%,居住着94%的人口 线西北侧:占国土面积57%,仅居住着6%的人口 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