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12、《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2、古诗三首 单元 四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 教材分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 学习 目标 1.会认“擞”等3个生字,会写“亥、恃”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2.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难点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⒈上节课我们刚刚学习了林升的《题临安邸》,体会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今天让我们学习《古诗三首》的第3首诗,继续体会诗人的爱国热情。 板书:己亥杂诗 2.作者简介及背景 生平介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他的诗文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主要作品:《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设计意图:设计“题解”这一环节,让学生们了解背景,能提高他们对这首诗的认识和理解】 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出示课件) ⒈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 ⒉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 ⒊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⒋汇报交流。 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预习能力,这也是对自主学习的培养。】 四、诵读赏析,领悟情感(出示课件22) ⒈指导诵读。 ⒉赏析第一、二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师: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⒊赏析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示课件) ⑴师:“不拘一格”什么意思 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 生: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⑵师: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了解写作方法,有助于指导他们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出示课件) 课后查找与三首古诗相关的历史资料。 【设计意图:设计拓展延伸这个环节,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积累。】 【板书设计】 万马齐喑 己亥杂诗 不拘一格降人 九州生气 教学反思 1.这首诗是爱国诗,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我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己亥”解释得有点笼统,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抓住细节,不能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12、《古诗三首》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Jì zǔ yān xūn hánɡ zhōu ( ) ( ) ( ) J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