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23761

1.5 观测风【教材解读】

日期:2025-09-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3969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观测,教材,解读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1.5观测风【教材解读】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可以通过工具观测风,获得相关数据。 ●知道风可以用风力大小和风向来描述。 科学思维目标 ●借助多种观测方式分析并推断出风力大小和风向。 探究实践目标 ●能制作简易小风旗,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力大小和风向,并记录观察结果。 态度责任目标 ●增强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如实记录观测数据,认同利用工具能提高对风观测的精准度。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3 ~ 4年级学习内容“10.1 天气和气候”的第②点“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用语”。风也是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风力和风向是天气观测中的重要数据指标。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聚焦板块以“一阵风,吹散了蒲公英的种子”作为情境,引出问题“今天的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风有多大?我们怎样观测风的大小和方向呢?”。探索板块,包括根据地面物体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制作小风旗,利用风旗观测风的大小和方向。研讨板块,关注实际观察风的过程中,风的大小和方向容易发生变化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拓展板块,认识并尝试利用蒲福风力等级表判断风力等级。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定风力和风向是困难的事,特别是风向,他们通常不清楚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本课中,学生是通过制作风旗、观察风旗的状况、确定风力和风向的三个等级的活动,完成“天气观测记录”中关于风的记录,比较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自制小风旗测量风力和风向,并记录观察结果。 难点:对风向进行判断。 本课情境:风吹散蒲公英的种子,表明我们可以借助其他事物感受到风。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植物,而依靠风力传播正是植物传播种子的常见方式之一,有助于学生建立不同概念间的关联。 聚焦:通过对“风吹散蒲公英种子”的交流暴露学生对于风向和风力的前概念,聚焦问题“我们怎样观测风的大小和方向呢?”,将感性的观察提升到理性的思考———风力和风向是怎样测得的? 探索1:因为风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所以只能借助其他事物来观察和描述风,这也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照片指明晾晒的衣物、风中的树木都可以成为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的依据。为此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帮助测量和描述风。 探索2:制作一面小风旗,可以帮助测定风力和风向。教材中没有限定小风旗的尺寸和旗杆的材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风旗的规格和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创造空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3:对话框提示了对观测风的环境要求,气象部门进行科学的观测时也会有一定的环境要求,以获取准确的数据。气泡图内的文字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科学测量严谨性的认识。 资料:本课的实践探索活动中的难点是对风的方向的判定。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不清楚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教材以资料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指导。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指出: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 研讨1:通过对小风旗及其他地面物体测量结果的比较,引导学生体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不同作用和价值。借助地面物体判断风力和风向,由于标准不统一,数据无法比较。小风旗虽然简单,但标准统一,测得的数据更有价值。这也是气象观测中使用标准化的风向和风力仪器设备的原因。 研讨2:“在观测风的过程中,风力和风向有变化吗?”是学生在实践观测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教师要给予解答。观测中,更重要的是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