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 阅读下面的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该表凸显了中国当时( )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发展电力工业的紧迫性 B.编制“一五”计划的必要性 C.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D.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可行性 2.下面三幅图片可以用来说明( ) A.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B.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C.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D.我国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它( ) A.由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 B.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C.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 4. (新考法·历史要素)“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以上表述是农村走合作化道路的(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意义 5.20世纪50年代,一名资本家这样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里的“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指向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 ) A.赎买政策 B.自负盈亏 C.互助合作 D.按劳分配 6.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这种状况,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中国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改变”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建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 (高阶思维)有同学整理学习笔记:“a实施‘一五’计划提高生产力水平,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颁布宪法确立根本政治制度,d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依此制作的结构图符合史实的是( ) A. B. C. D. 8.[2025·盘锦一模]下面是某同学在阅读教材时做的笔记。据此判断,他阅读的内容是( ) 《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 社会主义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八字方针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人民生活方式变化 C.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D.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9. (五育·劳育)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在麦地稻田、车间矿洞、水渠大坝、茫茫荒原,中国人民进行各种“大会战”。“抓晴天,抢阴天,小风小雪是好天,汽灯底下是白天,争取一天当两天”“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等成为时代标语。这反映出( )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B.农业合作化运动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举国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坚定决心 D.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昂热情 10.1961年,毛泽东说:“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要那么十分急。十分急了办不成事,越急就越办不成,不如缓一点,波浪式地向前发展。”这一指示( ) A.有利于调整经济克服困难 B.推动了三大改造的开展 C.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D.为改革开放奠定思想基础 11. (时空观念)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③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B.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严重挫折,巨大损失 D.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12.下面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部分成就。这共同体现了我国(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