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汉语拼音3. b p m f(第1课时) 【教材分析】 《b p m f》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4个声母,配有一幅郊外游玩的情境图。爷爷和孩子在爬山,孩子手里拿着的收音机正在播放音乐,两个孩子在山脚捉迷藏,小女孩躲在山洞后,小男孩正在蒙着眼睛用手摸。第二部分是b、p、m、f与单韵母的拼读练习。第三部分是要求书写的字母b、p、m、f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第四部分是 会读“爸爸、妈妈”两个词语,其中“爸、妈”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任务于他们而言有些困难,不少学生不会拼,在拼读b、p、m、f时不规范,甚至会拼出b-a———bo。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可以借助图片拼读,如b-a———ba(猪八戒);联系生活中的词语帮助拼读。多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多练习。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汉语拼音作为汉字学习的重要工具,承载着中华文化传承的使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母语基础元素,激发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语言运用)学生通过认读、书写“b、p、m、f”。借助拼音规范发音,能清晰表达简单意愿,为今后构建更复杂语言表达奠定基础。 (思维能力)学习时,学生观察口型、模仿发音,锻炼观察力与模仿力。从形象的字母形状到抽象发音规则的掌握,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 (审美能力)字母书写讲究规范、工整、美观,在书写“b、p、m、f”的过程中,学生感知线条与空间的和谐,培养审美意识,形成独特的书写审美体验。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b p m f,读准音,认清形。 2.学会带调拼读b、p、m、f和单韵母a、o、i、u组成的音节。 【教学重点】 知道b p m f发音方法,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识记字母。区别b与p的字形与发音。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情境激趣,新课导入 1.复习巩固: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单韵母吗?来读一读吧。 2.四声练习:点击拼音方块进行练习。 学习任务二、学习声母,练习发音 1.出示情境图。 2.认真观察,图上画的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学生交流) 3.认真观察,找到“b、p、m、f”这四个声母。 口诀:右下半圆 b b b,右上半圆 p p p,一根拐杖f f f,两个门洞m m m。 4.识记字形。手指操做起来,小手帮忙记形状。 5.学习发音。 b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 p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气流迸出成音。 辨别:将一张薄纸放在嘴前,发b时,薄纸基本不动,发p时薄纸有明显的颤动。 m发音时, 双唇闭合,把气堵住,发音时,气流从鼻腔透出成声,声带颤动。 f发音时,发f时,上齿接触下唇,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 6.巩固发音:把声母填入括号中。 小明手拿小广播( b ),跟着爸爸爬山坡( p )。 小李小莉摸( m )瞎子,拐杖拐杖爸爸扶( f )。 学习任务三、认读声韵,拼读音节 1.两拼音节: (1)定义:两拼音节是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非介母韵母组成的音。 (2)观察示意图,声母b与韵母a碰到一起就可以拼出ba这个音节来。 (3)一起来看看怎么拼: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小组练习:b p m f + i o a u (1)思考:这些声母和韵母能组成什么音节? (2)发音练习:根据拼读方法和示意图的特点,将下列声母韵母搭配在一起,练习拼读音节。 3.带调认读:b-a-ba bā猪八戒 bá拔萝卜 bǎ一个箭靶 bà一座大坝 4.拼读练习:拼读四声的音节和词语,看谁读得准。(根据音节联系生活组词。正音:注意声调) (1)bǎ靶子 bō广播 bǐ比赛 bù散步 (2)pá爬山 pò破洞 pí皮鞋 pǔ乐谱 (3)mǎ马上 mō抚摸 mǐ大米 mù木头 (4)fā发现 fó佛像 fǔ豆腐。 学习任务四、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