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44109

【任务型备课】统编版语文二上-7. 古诗二首(第2课时)(教案)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1288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课时,二首,古诗,任务型,语文,统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 古诗二首(第2课时)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学情分析】 学生度过了愉快的寒假,较长时间的放松,可能会造成一些知能的遗忘。因此,在进入新的学习前,有必要对新知学习的原有基础进行诊断测试(复习),了解学生状况,进行调整。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加上较长的假期,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是一定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领略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语言运用:学习诗歌中夸张、比喻的表达方式,积累“飞流直下”“疑是银河”等生动词句,通过诵读与模仿,提升语言的丰富性与感染力。 思维能力:分析诗句中夸张手法的运用,想象瀑布的雄伟景象,培养形象思维;思考诗人创作意图,联系生活中对壮美景色的感受,发展逻辑思维。 审美创造:欣赏诗歌中雄浑壮阔的意境美,感受语言的韵律节奏,尝试用绘画、口头描述等形式再现诗中画面,提升艺术审美与创意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瀑、布”等6个字,会写“照、炉”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内容,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品析诗句感受瀑布之美,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熟读成诵,感受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特点。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图片欣赏 引入古诗 1.风景欣赏 出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峭壁陡崖飞瀑布,让学生初步了解庐山的瀑布景观。 2.揭示课题:《望庐山瀑布》 出示课题《望庐山瀑布》,结合庐山瀑布的图片,让学生知道庐山位于江西省,瀑布是庐山的一大奇观。庐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 教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是什么意思? 3.走近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代表作:《行路难》《蜀道难》等。 学习任务二、初读古诗 掌握生字 1.朗读古诗 (1)借助拼音朗读古诗。(2)圈画出生字。(3)划分朗读节奏。 2.认识生字 瀑 布 炉 紫 烟 遥 说说这些生字的结构,并用这些生字组词。 3.理解词语 瀑:形声字,氵+暴,表示突然的大雨。 布:古时候的“布”像是一只手拿着纺锤织布的样子。 瀑布:水从高处直泻而下,远望似白布垂落,称为“瀑布”。 4.图文识字 庐:庐山 炉:香炉 5.识记生字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照、炉、烟、川、直、银”,引导观察字形结构,小组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重点指导: 照:照相 照亮 笔顺: 造句:灯光把教室照亮。 (2)炉:炉火 炉子 造句:这是新鲜出炉的面包。 (3)烟:香烟 烟花 成语积累:人烟稀少、荒无人烟、烟消云散、过眼云烟 造句: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4)川:四川 冰川 辨字组词:川( ) 州( ) 成语积累:川流不息、一马平川、海纳百川 造句:川剧中的变脸表演非常精彩 学习任务三、赏析诗句 揭示主题 品读古诗:望庐山瀑布 注意节奏,读出诗韵。边读边想象画面。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