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44141

【任务型备课】统编版语文二上-20. 雪孩子(第2课时)(教案)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482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课时,孩子,任务型,语文,统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雪孩子(第2课时) 【【教材分析】 《雪孩子》是根据儿童文学作家嵇鸿的同名作品改写的童话故事。雪孩子陪伴小白兔,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雪孩子从大火中教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触于故事之中。 课文篇幅较长,有十四个自然段,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描述雪孩子陪伴小白兔的情景,快乐而温暖。“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两个相同的句式写出了小白兔和雪孩子快乐玩耍的情景。“屋子里真冷,赶快往火堆里添把柴”,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写雪孩子奋不顾身勇救小白兔。“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 ”雪孩子不停地呼唤,表现了他救小白兔时急切的心情。“冲进、冒着、找哇找哇、找到、抱起、跑”这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写出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艰辛过程。 第三部分(第9--14自然段)写小白兔得救了,雪孩子变成了美丽的白云。雪孩子从“浑身水淋一化成水一变成水汽变成了白云” .故事的结局伤感又美好,也暗含一个自然常识:雪遇热会融化。“雪孩子还在呢!”说明了大家对雪孩子的怀念与不舍。“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突出了雪孩子形象的美好。 【学情分析】 《雪孩子》这个故事语言浅显、简洁,可借此教材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并使其理解故事中的科学现象。教学中可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课文传递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精神养分,增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文章运用大量简洁且富有童趣的语言,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塑造雪孩子形象。学生在朗读与复述中积累表达,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以雪孩子救小兔子这一事件为核心,学生梳理雪孩子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分析其行为动机,锻炼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审美能力)文本描绘出洁白的雪孩子在火焰中融化的画面,将雪孩子的纯净与它舍身救人的崇高行为相结合,引导学生感受奉献的人性之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2.能默读课文,用恰当的语气朗读人物对话。抄写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句,了解雪变成云的过程。掌握默读方法,理清课文结构,感知细节的描写。 【教学难点】 欣赏故事,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手法。感受雪孩子善良的品质。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温故知新 复习回顾 1.生字巩固:出示上节课要求会认的生字,练习注音。 2.词语巩固:和同桌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出示:词语表中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3.课文提要: 这篇课文主要讲兔妈妈出门前为小兔堆了个雪孩子陪他一起玩耍。接着小兔家着火了。雪孩子为了救小兔,变成了天空中的一片云。 学习任务二、品读细节 理解感悟 1.结构内容:回顾课文,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小白兔和雪孩子一起玩耍。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雪孩子救小白兔。 第三部分(第9~14自然段):雪孩子消失了。 2.了解开头:分析描写手法。 点拨:环境描写;交代故事背景,为下文做铺垫。 3.人物来源:出示第二自然段。 分析:小白兔的心情(期盼 焦急) 教师:兔妈妈给小白兔堆雪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小白兔有了小伙伴,就不跟妈妈去了。 4.故事发展:出示第四自然段。 概括:小白兔和雪孩子一起玩耍 思考:小白兔和雪孩子的关系如何? 5.起火原因:继续出示第四自然段,得出意外的起因是“火堆”。 警示:未成年在使用明火或电器设备,一定要在大人的看护下进行。 6.高潮铺垫:出示第五自然段。 看图说话,思考: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