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44143

【任务型备课】统编版语文二上-20. 雪孩子(第1课时)(教案)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467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1课时,孩子,任务型,语文,统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雪孩子(第1课时) 【教材分析】 《雪孩子》是根据儿童文学作家嵇鸿的同名作品改写的童话故事。雪孩子陪伴小白兔,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雪孩子从大火中教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触于故事之中。 课文篇幅较长,有十四个自然段,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描述雪孩子陪伴小白兔的情景,快乐而温暖。“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两个相同的句式写出了小白兔和雪孩子快乐玩耍的情景。“屋子里真冷,赶快往火堆里添把柴”,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写雪孩子奋不顾身勇救小白兔。“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 ”雪孩子不停地呼唤,表现了他救小白兔时急切的心情。“冲进、冒着、找哇找哇、找到、抱起、跑”这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写出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艰辛过程。 第三部分(第9--14自然段)写小白兔得救了,雪孩子变成了美丽的白云。雪孩子从“浑身水淋一化成水一变成水汽变成了白云” .故事的结局伤感又美好,也暗含一个自然常识:雪遇热会融化。“雪孩子还在呢!”说明了大家对雪孩子的怀念与不舍。“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突出了雪孩子形象的美好。 【学情分析】 《雪孩子》这个故事语言浅显、简洁,可借此教材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并使其理解故事中的科学现象。教学中可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课文传递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精神养分,增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文章运用大量简洁且富有童趣的语言,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塑造雪孩子形象。学生在朗读与复述中积累表达,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以雪孩子救小兔子这一事件为核心,学生梳理雪孩子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分析其行为动机,锻炼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审美能力)文本描绘出洁白的雪孩子在火焰中融化的画面,将雪孩子的纯净与它舍身救人的崇高行为相结合,引导学生感受奉献的人性之美。 【教学目标】 1.认读“添、柴”等15个生字,会写“伙、伴”等9个生字,理解“空地、唱歌”等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学词,掌握生字的正确书写。指导朗读课文,初步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读好文中的对话,感受雪孩子的品质。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温故知新 课题导入 1.情景回顾:我们之前认识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今天我们来认识雪地里的雪娃娃! 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片段。 2.揭示课题:雪孩子 体裁:童话故事 科普:“雪”是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零摄氏度以下凝结而成。 思考:“雪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 识字学词 1.认读生字:展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并让学生去掉拼音读一读。 2.结构识字: 淋(形声字) 由“氵”和“林”组成;分别解释不同部首含义以及读音。 3.我会观察: “柴”(形声字) 本义:小柴散木。现在泛指烧火用的草木。 4.结构识字: (1)“添”:氵+忝(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组词:食品添加剂 (2)“烧”:火+尧(古人名。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帝王。)运用:“众人拾柴火焰高” 5.词语展示 出示空地、唱歌、回家、着火、白云、火星、连忙、树林、一会儿、伙伴、水汽。 6.词语积累:结合图片以及句子理解“空地、火星”。 7.生字认读:读一读生字并组词。 8.书写指导 (1)谁:是谁 谁呀 出示“谁”的金文、小篆、楷书 辨字:谁( )( ) 准( )( ) 推( )( ) 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