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古诗二首(第2课时)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收录了柳宗元的《江雪》以及北朝民歌《敕勒歌》,承载着丰富的文学与文化价值 。《江雪》创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彼时他政治失意、生活困窘,内心孤独愤懑。诗中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描绘出一幅天地间万籁俱寂、一片荒芜的雪景,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则塑造了一位在冰天雪地中独自垂钓的渔翁形象,借此抒发诗人虽身处困境,却依然坚守自我、孤傲不屈的心境 。而《敕勒歌》作为北朝民歌,生动展现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 。开篇 “敕勒川,阴山下” 点明草原的地理位置,雄伟的阴山衬托出草原的广袤;“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以独特的比喻,将天空比作巨大的穹庐,生动地描绘出天地相接、辽阔无垠的草原景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则动态地呈现出草原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繁荣画面,字里行间洋溢着敕勒人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 。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旺盛的阶段,此前在语文学习中已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和简单的阅读能力,对古诗也有过初步接触,具备一定的古诗诵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节奏较为敏感,能够初步感受古诗的朗读之美。然而,由于他们年龄尚小,生活阅历有限,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古诗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复杂意境,理解起来存在较大难度。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古诗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因此,教学过程中需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趣味性,以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借由学习课文,了解各民族文化特色,感受民族融合,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激发爱国与热爱民族文化之情,树立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准确认读、书写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朗读并背诵段落,积累优美语句,学会用修辞描写事物,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阅读时梳理写作顺序,培养逻辑思维;鼓励质疑、思考,对场景想象分析,锻炼创新与批判性思维。 审美创造:欣赏文中校园美景与民族文化,感受文字之美,通过朗读、想象体会作者情感,提升审美鉴赏力,培育积极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绝、径”等6个生字,会写“绝、灭”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及句式特点,通过仿写学会情景应用。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及写作特点,体会课文所传达的团结友爱的民族情感。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解析课题 走进作者 1.揭示课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季节? 2.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 朗读正音 1.听读古诗:圈出生字并大声读古诗,读准字音。 2.跟读古诗:跟着音频,有节奏地朗读。 3.互读正音:大声读给同学和老师听,你的音都读对了吗? 绝 径 灭 舟 踪 钓 4.辨析字形 绝: 纟+色 绝句 径: 换偏旁:轻、劲、经、等…… 灭: 字谜:一下一把火 舟: 舟可以做偏旁:船、航、舰、艇…… 踪: 足+宗 踪迹 钓:形近字:钩(钩子) 钓(钓鱼) 5.生字展现,重点指导“独”。 学习任务三、再读课文 理解内容 1.诗意理解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绝]无,没有。 [径]小路。“万径”指许许多多条小路。 [人踪]人的脚印。 诗意:所有的山上都没有飞鸟的踪影,条条道路上都看不到人影。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孤]孤零零。 [蓑]蓑衣。 [笠]斗笠。 诗意:只有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