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古诗二首《江雪》 一、作者介绍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峭峻洁,善于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深远的意境,尤其擅长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自己的情感。其作品往往在看似平淡的景象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江雪》便是其山水诗中的经典之作。 二、原文与译文 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都消失了;所有的道路上,行人的踪迹也都断绝了。江面孤船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在下着雪的寒冷江面上钓鱼。 三、字词解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很多条道路。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孤舟:孤单的小船。 蓑笠:蓑衣和斗笠,都是古代人雨天或雪天出行时穿戴的防雨、防雪用具。 翁:老年男子,这里指钓鱼的老人。 独:独自。 寒江:寒冷的江面。 四、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雪覆盖下的江野景象,以及一位独自垂钓的老翁,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意境,既展现了大自然的严酷与宁静,也寄托了诗人孤高不屈的品格和在困境中坚守自我的心境。 五、艺术特色 烘托手法:诗的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以“千山”“万径”的广阔背景,衬托出“鸟飞绝”“人踪灭”的寂静,用极端的环境烘托出老翁的孤独,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留白艺术:全诗仅二十字,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没有直接描写老翁的神情和内心,却通过“独钓”的行为,让人体会到其背后可能蕴含的坚韧与执着。 意境营造:诗中“雪”“寒江”“孤舟”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意境深远,让读者在感受自然景象的同时,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与心境。 六、阅读要素 理解诗意:结合字词解释和译文,把握每一句诗所描绘的景象,理解诗歌整体展现的画面。 体会情感:通过感受诗中寒冷、寂静的环境,以及老翁“独钓”的行为,体会诗人在诗中寄托的情感,理解其孤高不屈的品格。 品味语言:关注诗中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绝”“灭”“孤”“独”等,体会这些词语如何精准地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想象画面:根据诗中的描写,想象大雪纷飞、千山寂静、老翁独钓的场景,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七、素养提升 培养审美能力:感受诗歌简洁语言中蕴含的深远意境,体会古典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锻炼思维能力:在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人情感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联想能力,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塑造品格修养:从诗中老翁的形象中,汲取坚守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培养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品格。 八、拓展延伸 柳宗元的山水诗常常在自然景象中融入个人情感,如《渔翁》中的“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同样以渔翁为描写对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可以对比阅读这两首诗,体会柳宗元山水诗中不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