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世界的聚落 聚落的景观特征 (跨学科·语文)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湖北鹿门山时写下《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郭:村庄的四周。场圃:菜园和打谷场。桑麻:代指农事。重阳:通常是10月中下旬。)据此完成1~2题。 1.判断诗中描述的聚落类型及依据是 ( ) A.乡村,这里有青山 B.城市,这里有绿树 C.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D.城市,这里以商业贸易为主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绘了一幅绝妙的青绿山水画,出现的季节可能是 ( ) ①晚春 ②仲夏 ③寒秋 ④严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聚落与地理环境 (邢台月考)兰屿岛位于我国台湾省东南部海域,有“风岛”之称。岛上的野银村至今保留着一种传统的“地窖式”民居,房屋主体位于地下1.5~2米处,屋顶仅高出地面0.5米,用铁皮覆盖,极具特色。读“地窖式”民居景观图,完成第3题。 3.“地窖式”民居设计的目的主要是防御 ( ) A.寒潮 B.地震 C.台风 D.干旱 传统民居深受自然环境影响。下图示意亚洲东、西部传统民居差异。据此完成4~5题。 4.西亚沙特阿拉伯传统民居“平顶、厚墙、小窗”,反映当地环境特征是 ( ) A.潮湿 B.干旱 C.寒冷 D.温暖 5.日本传统民居多采用较轻的木质材料,主要原因是 ( ) A.地震频发 B.石料缺乏 C.土质疏松 D.山洪多发 (沧州期末)(传统文化)剪纸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能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地域特征。下图示意某地的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2题。 1.剪纸中所示的生活场景最可能位于 (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剪纸中的民居建筑特点是 ( ) A.屋顶坡度大 B.屋顶坡度小 C.以毛毡、布匹为材料 D.墙体较厚 诗人海子说:“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福建“盛产”石头和台风,石厝是当地特有的传统民居,这种民居一般依山傍海而建、分布错落有致。下图为福建传统民居图。据此完成3~5题。 3.当地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 A.高大、顶尖、窗大 B.低矮、顶缓、窗小 C.低矮、顶尖、窗小 D.高大、顶缓、窗大 4.当地传统民居设计,主要是为了 ( ) A.排水 B.除湿 C.防晒 D.防风 5.这种民居分布形态高低错落,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水源 B.气温 C.降水 D.地形 6.(邵阳中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甲 图乙 图丙 (1)图甲反映了 聚落的特点,图乙反映了 聚落的特点。 (2)图丙中A、B、C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其共同点是 分布。 (3)图丙中A、B、C三处聚落,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填字母)处,理由是 。 7.(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某学校地理社团开展了以“自然环境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关系”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完成探究。 【探究过程】 探究一 地形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图1 图2 (1)图1、图2分别为我国华北平原和云贵高原部分地区聚落分布景观图。属于山地地区聚落分布的是图 。从地形角度分析该地区很难形成大面积团块状聚落的原因是 。 探究二 气候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图3 图4 (2)气候对聚落的建筑风格影响明显。图3、图4分别示意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和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高脚屋是适应当地气候 的特点,冰屋主要适应当地气候 的特点。 【成果展示】 (3)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自然环境主要通过 、 等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C 解析:根据诗句中的文字信息可知,这里以养殖、种植等农业生产为主,为乡村聚落。故选C。 2.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