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块综合测评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液体和固体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水黾停在水面上是因为浮力作用 B.图乙中石英晶体像玻璃一样,没有固定的熔点 C.图丙中水银在玻璃上形成“圆珠状”的液滴,说明水银不浸润玻璃 D.图丁中组成晶体的微粒对称排列,形成很规则的几何空间点阵,因此表现为各向同性 2.中国实验快堆是第四代核能系统的优选堆型,采用钚做燃料,在堆心燃料钚的外围再生区里放置不易发生裂变的铀,钚239裂变释放出的快中子被再生区内的铀238吸收,转变为铀239,铀239极不稳定,经过衰变,进一步转变为易裂变的钚239,从而实现核燃料的“增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铀239转变为钚239,需要经过1次α衰变 B.钚239发生裂变过程中,亏损的质量转化为核能释放出去 C.铀239发生衰变的实质是高速氦核流从原子核中飞出 D.钚裂变生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钚核的比结合能小于生成的两个核的比结合能 3.火星大部分地区表面温度的昼夜差超过100 ℃,一般化学电池无法工作,因此火星探测器的工作电源是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即核电池。核电池将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不断放出的能量转变为电能,核电池已成功用作航天器的电源。据此猜测航天器的核电池有可能采用的核反应方程是( ) H+He+ U+Ba++n U+ Al+P+ 4.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的氧气分子在0 ℃和100 ℃两种不同情况下的速率分布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反映了任意速率区间的氧气分子数 B.曲线Ⅱ对应的每个分子的速率大于曲线Ⅰ对应的每个分子的速率 C.两种温度下,氧气分子的速率都呈“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 D.曲线Ⅰ对应氧气的温度为100 ℃ 5.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E1、E2、E3、E4分别为1、2、3、4能级上的能量,一个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发出3种频率的光 B.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发出光的最大波长为 C.氢原子吸收能量为E4-E3的光子可跃迁到n=4能级 D.氢原子被能量为E3的电子碰撞可发生电离 6.桶装纯净水压水装置原理如图乙所示。柱形水桶直径为24 cm,高为35 cm,柱形气囊直径为6 cm,高为8 cm,水桶颈部的长度为10 cm。当人用力向下压气囊时,气囊中的空气被压入桶内,桶内气体的压强增大,水通过出水管流出。已知水桶所在处大气压强相当于10 m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当桶内的水还剩5 cm高时,桶内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忽略水桶颈部的体积。至少需要把气囊完全压下几次,才能有水从出水管流出(不考虑温度的变化)(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a→b、b→c、c→a三个过程后回到初始状态a,其T-V图像如图所示。已知a(V0,2T0)、b(3V0,T0)、c(3V0,2T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在a→b过程中压强增大 B.气体在b→c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增加的内能 C.在c→a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大于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 D.气体在a→b过程中内能的减少量大于在b→c过程中内能的增加量 8.光电倍增管是进一步提高光电管灵敏度的光电转换器件。管内除光电阴极和阳极外,两极间还放置多个瓦形倍增电极。使用时相邻两倍增电极间均加有电压,以此来加速电子。如图所示,光电阴极受光照后释放出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射向第一个倍增电极,引起电子的发射,激发出更多的电子,然后在电场作用下飞向下一个倍增电极,又激发出更多的电子,如此电子数不断倍增,使得光电倍增管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