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54743

【核心素养目标】2.1信息安全防护 第1课时 课件+素材【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九上

日期:2025-11-15 科目: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150138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综合实践活动,科版,素材,1课时,课件,核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安全防护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探秘手机里的 “隐形眼睛”——— 初中生常用 APP 个人信息收集风险大调查 二、活动目的 认知提升:让学生识别 APP 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 “隐形收集” 行为(如后台获取位置、读取通讯录); 技能培养:通过实践掌握隐私政策分析、问卷调查设计、数据可视化等研究方法; 行为转化:输出《APP 安全使用指南》,并通过校园宣传影响更多同学。 三、研究对象 核心对象:初中三年级某班级学生(约 40 人) 辅助对象:班主任、信息技术教师、家长志愿者 四、活动内容 1. APP “隐形收集” 行为大起底 分组收集班级同学最常用的 5 款 APP(如学习类:作业帮、猿题库;社交类:微信、QQ;娱乐类:抖音、小红书); 对比各 APP《用户隐私政策》中 “必须收集” 与 “可选收集” 的信息类型,标注 “高风险项”(如读取通话记录、获取摄像头权限)。 2. 同学行为习惯大调查 设计《初中生 APP 使用习惯问卷》(含 10 题),通过问卷星收集数据,统计 “从未阅读隐私政策”“允许 APP 获取位置信息” 等行为的比例; 对 3-5 名同学进行深度访谈,记录 “为什么允许 APP 获取敏感信息?”“是否遇到过信息泄露问题?” 等真实想法。 3. 安全设置实操竞赛 开展 “APP 权限管理挑战赛”:学生用自己的手机关闭非必要权限(如关闭抖音的 “读取通讯录”、微信的 “附近的人”),老师现场检查并评分; 对比不同设置下 APP 功能的变化,讨论 “哪些权限是真正需要的?”。 五、活动步骤及分工 第一阶段:筹备启动(1 周) 任务:确定 APP 清单、培训学生、准备工具 分工: 教师组:收集 10 款主流初中生 APP 的隐私政策文本,整理成简化版分析模板; 学生组:分组(每组 5 人),推选组长,明确职责(调查组、技术组、宣传组);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学生使用问卷星、Excel 数据透视表。 第二阶段:调查与分析(2 周) 任务:完成 APP 分析、问卷发放、数据整理 分工: 调查组:用《隐私政策分析表》(含 “收集信息类型”“使用目的”“第三方共享” 三栏)逐条分析 APP 政策; 技术组:通过问卷星回收数据,制作柱状图展示 “72% 同学从未阅读隐私政策” 等关键结论; 教师指导:帮助学生识别政策中 “模糊表述”(如 “为提升服务质量,可能收集必要信息”)。 第三阶段:成果输出(1 周) 任务:制作指南、开展宣传 分工: 宣传组:设计《APP 安全使用三色指南》(绿色:安全权限;黄色:谨慎开启;红色:坚决关闭),用漫画形式呈现; 技术组:制作 “一键关闭高风险权限” 短视频教程,在班级群发布; 教师审核:确保指南内容准确,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基本要求。 第四阶段:校园推广(1 周) 任务:扩大影响、巩固成果 分工: 学生志愿者:在校园开放日设立 “信息安全咨询台”,发放指南并演示权限设置; 宣传组:联合学生会制作 “APP 权限管理小贴士” 海报,张贴于教学楼走廊; 教师总结:组织班会分享活动成果,评选 “最佳信息安全卫士”。 六、经费来源(总预算约 500 元) 学校支持:申请 “科技创新活动经费”,覆盖以下费用: 打印《隐私政策分析表》《安全指南》:约 100 元(A4 纸双面打印); 宣传海报制作:约 150 元(2 张 A3 海报); 奖品(如 U 盘、笔记本):约 200 元(奖励优秀小组)。 自筹部分:学生自愿捐赠旧手机用于权限设置演示,减少设备采购成本。 七、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 1:隐私政策文本复杂,学生难以理解 解决: 教师提前将政策中的关键条款提炼成 “一句话风险提示”(如 “本 APP 会获取你的位置信息用于广告推送”); 用 “红绿灯” 标记法简化政策分析(绿色:无风险,黄色:需注意,红色:高风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