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1.6“小房子”展示会【教材解读】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认识常见材料的特点。 ●知道材料特点与物品功能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科学思维目标 ●通过房子展示会的活动,初步具有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意识,尝试用现象或经验支持自己的想法,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探究实践目标 ●展示和介绍简单的房子实物模型,尝试通过观察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态度责任目标 ●在小房子展示评价过程中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小房子的交流评价,反思自己设计制作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1 ~ 2年级学习内容“11.3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第二点“知道有些材料可以被回收利用,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第三点“举例说出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本课是“造房子”单元的成果展示评价课,学习内容指向学科核心概念“人类活动与环境”“技术、工程与社会”,同时指向“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的跨学科概念。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板块。展示介绍板块,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介绍展示自己的作品,主要介绍房子各部分分别用什么材料建造。相互评价板块,学生依据评价标准作出自我评价,并通过观摩和提问的方式了解其他组同学的作品,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反思改进板块,引导学生将成品与原先的设想联系起来,审视成品是否利用了材料的特性,成品是否具备设计的功能,指向的是工程技术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改进。同时引导学生反思在造房子过程中是否与同伴团队协作。拓展板块,以解决实际的植物盆栽放置问题将造房子模型迁移到真实情境,启发学生系统性思考建房子材料、房子内环境与生物生存之间的关联。 二年级的学生对造房子活动能够保持较高的兴趣,也能够进行简单的动手操作。对于展示交流,大部分学生还是停留在描述房子选用的原材料、形状和颜色等浅层的外观描述,对于背后的设计原因、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等方面介绍不全,也缺乏有依据地评价自己房子的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基于这样的学情,本课通过利用“‘小房子’展示会”任务和评价表,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和发布成果,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房子展示会的活动,展示和介绍简单的房子实物模型。 难点:尝试通过观察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四)教材解读 本课情境:以图片和文字呈现学生建造的“小房子”,揭示了本课的研究主题。图片中,将学生建造的小房子作品以社区的形式呈现出来,暗示学生可以用社区建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展示会更有趣味性。 展示介绍:开门见山地提出:“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小房子,说一说各部分用了什么材料。”学生需要明确地阐述每一部分所选用的材料及选择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房子的框架、屋顶、门、窗及其他部分的顺序进行介绍,尽量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制作的小房子的机会。 教材插图描绘了小组成员在交流展示“小房子”时的情景。两个气泡图中的文字从不同视角提示学生汇报交流的内容,既包括了对“小房子”各部分选用材料的说明,也涵盖了对这些材料实现的功能的解释。通过同伴间的互助与合作,本活动旨在让学生审视自己建造的小房子是否能满足住户的需求。 相互评价:学生依据统一的标准来评估自己的作品是否符合要求,通过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作品的达标水平,进而感受创造出成果的喜悦与成就感。 “我们的房子”评价表中的评价标准与第4课明确任务环节的建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