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56221

1.3《测量气温》教学课件(16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94次 大小:551066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测量气温,教学课件,16张,PPT,教案,素材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天气 ——— 测量气温》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承接上一课 “认识气温计”,聚焦 “气温实际测量”,引导学生掌握户外测量气温的规范方法、选择合适测量地点,是 “观察天气 - 记录数据 - 分析规律” 科学探究链的关键环节。教材通过 “确定地点 - 规范测量 - 记录数据” 逻辑,将工具使用转化为实践能力,为后续 “整理天气数据” 奠定基础,体现 “科学探究注重实践” 的理念。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认识气温计结构、掌握读数方法,但缺乏户外测量实践经验。他们对 “户外测量” 充满兴趣,但易出现 “测量地点随意选(如阳光直射处)”“测量时手捏液柱部位”“记录数据不及时” 等问题。同时,学生对 “不同地点气温差异” 的原因理解较浅,需通过对比实验、实例分析突破认知难点,且需在实践中强化规范操作意识。 核心素养分析 (一)科学观念 知道测量气温需选择阴凉、通风的地点,明确户外测量气温的规范要求。 建立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气温可能不同,测量需遵循统一标准” 的科学观念。 (二)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 “阳光直射处” 与 “阴凉通风处” 的气温数据,提升对比、分析思维,理解环境对气温的影响。 基于测量数据,尝试归纳 “气温测量需及时记录、多次测量更准确” 的规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三)探究实践 经历 “确定测量地点 - 规范操作气温计 - 记录数据” 完整过程,掌握户外测量气温的方法。 能在小组合作中,分工完成测量、记录任务,初步养成科学测量与数据记录习惯。 (四)态度责任 激发户外科学探究兴趣,培养认真、严谨的实践态度,避免操作与记录中的马虎行为。 体会 “统一测量标准” 对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性,树立 “尊重事实、如实记录” 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户外测量气温的规范方法(如手持气温计顶端、待液柱稳定后读数 )。 明确测量气温的合适地点(阴凉、通风,避免阳光直射、靠近热源 )。 教学难点 理解 “不同地点气温差异” 的原因(如阳光直射处温度高,阴凉处温度低 )。 克服户外测量中的操作误区(如手碰液柱影响读数、未待液柱稳定就记录 )。 教具准备 实物气温计(每人 1 个或小组 1 个,提前检查性能 )、测量地点示意图(课件,标注阳光直射处、阴凉通风处等 )。 气温测量记录单(含测量地点、时间、气温、记录人栏目 )、户外测量安全提示卡(如不追逐打闹、爱护工具 )。 多媒体课件(含不同地点测量气温的对比视频、规范操作步骤动画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上节课学生课后记录的 “早晚气温数据”,提问:“大家记录的早上气温有的是 18℃,有的是 22℃,为什么同一时间气温记录不一样呢?是不是测量时哪里出了问题?” 引导学生猜测 “测量地点不同”“操作不对”,进而引出 “规范测量气温” 主题。 学生活动:观察数据差异,积极猜测原因,回忆上节课读数方法,对 “如何准确测量气温” 产生探究需求。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差异引发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对 “测量准确性” 的关注,自然衔接上一课知识,导入本节课 “规范测量气温” 的探究重点。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5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户外不同场景图片(操场阳光处、树荫下、教室窗边 ),提问:“如果我们要测量今天的户外气温,选哪个地方测更准确?测量时又要注意哪些操作,才能让读数不偏差呢?” 引导学生聚焦 “测量地点选择” 与 “规范操作方法” 两大探究方向。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发表观点(如 “树荫下凉快,可能更合适” ),提出操作疑问(如 “能不能拿着气温计跑着测” )。 设计意图:通过场景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