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1293

3.8《测试 “过山车”》教学课件(15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3676821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测试 “过山车”,教学课件,15张,PPT,教案,素材
    (课件网) 3.8《物体的运动 ——— 测试 “过山车”》 (教科版)三年级 上 3.8《物体的运动 ——— 测试 “过山车”》 同学们,刚才视频里的过山车在轨道上是怎么运动的呀?它的运动路线一样吗?今天我们也来当小小工程师,测试我们自己设计的‘过山车’,探索物体运动的秘密! 新知导入 交流评估 1 我们用小球代替小车,评价我们的“过山车”。 探究新知 2.以起点为中心,描述小球停止时的位置。 3.让小球从高处滚落,观察并描述它的运动方式和速度变化。 4.利用秒表、软尺、细绳、小木块等,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以及到达终点时的能量大小。 如果要让小球运动得更快、到达终点时能量更大,可以怎样改进“过山车”?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小球在 “过山车” 的直轨道上运动时,做的是( ) A. 直线运动 B. 曲线运动 C. 既不是直线运动也不是曲线运动 (2)下列因素中,会影响小球在 “过山车” 轨道上运动速度的是( ) A. 小球的颜色 B. 轨道的坡度 C. 轨道的长度(坡度相同) (3)在测试 “过山车” 时,我们记录小球通过轨道的时间,通常需要重复 3 次,这样做是为了( ) A. 让大家都有机会操作 B. 使数据更准确 C. 让小球运动得更快 B A B (二)判断题 (1)小球在 “过山车” 的弯轨道上运动时,做的是曲线运动。( ) (2)轨道的坡度越低,小球运动的速度越快。( ) (3)在测试 “过山车” 时,只要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就可以了,不需要记录时间。( ) × √ ×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测试了 “过山车”,知道了小球在直轨道上做直线运动,在弯轨道上做曲线运动;还发现轨道坡度越高,小球运动得越快。大家在测试中都很认真,还学会了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像今天一样,爱观察、爱思考,探索更多科学秘密! 板书设计 3.8 物体的运动 ——— 测试 “过山车” 一、运动形式 直轨道→直线运动 弯轨道→曲线运动 二、影响速度的因素 坡度:坡度高→速度快→时间短 坡度低→速度慢→时间长 三、测试步骤 检查轨道 观察轨迹、记录形式 计时、取平均值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的第 8 课,是本单元的实践应用与总结课。在前几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运动的多种形式(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速度的比较等知识,本课通过设计、制作并测试 “过山车” 这一实践活动,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教材以 “过山车” 为载体,引导学生观察小球在 “过山车” 轨道上的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变化,探究轨道设计与小球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既巩固了对物体运动的科学认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动手实践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力学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 “过山车” 这类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观察、分析能力。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能判断简单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也尝试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与测试中时,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比如难以精准控制轨道的坡度、弯道等参数,对 “如何通过轨道设计改变小球运动状态” 的理解不够深入,且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出现分工不明确、交流不充分的情况。 核心素养分析 (一)科学观念 通过测试 “过山车”,学生能进一步明确物体的运动轨迹有直线和曲线之分,知道小球在不同轨道(如斜坡、弯道)上的运动形式不同;理解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