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6141

【教学评一体化】1.2《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10025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一体化,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单元,整体,设计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水能溶解哪些物质》是第一单元《溶解》的第二课。本课进一步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教材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活动,将不同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其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溶解与不溶解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同时,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乐于探索的阶段。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水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并且可能观察过一些物质在水中“消失”的现象,但对于“溶解”这一科学概念还没有形成准确、清晰的认识。经过之前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而,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还不够细致,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可能不够准确和全面,在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方面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培养。此外,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大量直观、生动的实验和实例,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有些物质(如食盐、白糖等)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如沙子、食用油等)不能溶解在水中。 科学思维: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差异, 归纳溶解的特点 。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白糖、食用油、沙子、维生素B2在水中的变化, 描述现象并判断各种物质能否溶解在水里;通过自制饮料,学会将课堂知识迁移到生活场景。 态度责任:保持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培养严谨的实验习惯(如规范操作、如实记录数据)。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并描述食盐、沙子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判断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哪些不能。建立溶解的概念。 难点:准确观察和区分物质在水中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能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评价方式能列举3种以上可溶解物质(食盐/白糖/维生素B2等)★★★完全列举 ★★列举2种 ★列举1种课堂提问 实验记录能列举2种以上不可溶解物质(沙子/食用油等)★★★完全列举 ★★列举1种 ★未能列举实验观察 小组讨论描述溶解现象特征(颗粒消失/均匀分布)★★★准确描述 ★★部分描述 ★描述不清实验报告 课后练习规范使用实验器材(搅拌棒/量杯)★★★★完全规范 ★★★基本规范 ★★需提示 ★不规范实验观察 教师记录完成溶解对比实验步骤★★★★独立完成 ★★★基本完成 ★★需协助 ★未完成实验过程记录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全面记录 ★★★主要现象 ★★部分记录 ★记录不全实验记录表检查整理实验器材★★★自觉整理 ★★经提醒整理 ★未整理课后检查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问题与猜想教师活动1 师:(指着图中男孩喝水的画面)同学们请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 师:对啦!如果我们在水里加一勺糖,搅拌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指向桌上的糖罐图片) 师:(微笑)说得真好!像糖这样“消失”在水里的现象,我们称为“溶解”。那厨房里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呢?(指向妈妈倒油的画面)比如妈妈倒的食用油,它能溶解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吧!学生活动1 生:他在喝水! 生:糖会不见了!水变甜了! 活动意图说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图中的糖,像盐、味精等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帮助学生认识溶解现象,通过提问油是否能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