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6721

3.12 桥上的伸缩缝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248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3.12,桥上,伸缩缝,教学设计
  • cover
青岛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 《桥上的伸缩缝》教学设计 课题 3.12 桥上的伸缩缝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一般情况下,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理解桥梁、公路上的伸缩缝是为了预防固体热胀冷缩对建筑物的破坏。 科学思维: 1.能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固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并结合实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能按照“现象→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思路分析伸缩缝的作用。 探究实践: 1.能通过铜球、塑料球实验,规范操作并观察固体受热、冷却后的体积变化。 2.能结合实验证据,推理出“伸缩缝的作用与固体热胀冷缩有关”的结论。 态度责任: 1.乐于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对固体热胀冷缩原理的探究兴趣。 2.在实验中养成安全操作、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知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理解伸缩缝的作用。 难点:用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具体现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情境问题 师:(出示桥梁、公路伸缩缝的图片/视频)同学们,在公路、桥梁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缝隙(指向图片中的伸缩缝),它们有个名字叫“伸缩缝”。大家猜猜,这些缝隙是施工时不小心留的吗?还是故意留的? 生:应该是故意留的! 师:为什么要特意留伸缩缝呢?它们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桥上的伸缩缝”里的科学秘密(板书课题)。 课 程 学 习 探究实践 活动一:研究伸缩缝的秘密。 任务一:生活中的伸缩缝有什么作用? 师:桥梁、公路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钢铁、混凝土、石头…… 师:这些材料都是固体。我们之前学过,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固体会不会也有呢?如果固体受热会膨胀、遇冷会收缩,对建筑物会有什么影响? 生:如果夏天温度高,固体膨胀,桥面可能会“挤”在一起,甚至裂开! 生:冬天冷的时候,固体收缩,桥面可能会断开! 师:大家的猜测很有道理!那伸缩缝会不会就是为了应对这种变化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固体到底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任务二: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实验探究固体的热胀冷缩———铜球和塑料球实验 1.明确实验目的 师:我们用铜球(金属固体)和塑料球(非金属固体)做实验,看看它们受热、遇冷后体积会不会变化。 2.铜球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实验器材:铜球、铁环、酒精灯、火柴。 实验步骤: ① 常温下,将铜球放在铁环上,观察能否通过铁环(记录现象); ② 用酒精灯加热铜球(加热1-2分钟,强调:用外焰加热,加热时铜球不能碰铁环,学生远离火焰); ③ 加热后立即将铜球放在铁环上,观察能否通过(记录现象); ④ 将加热后的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再放在铁环上,观察能否通过(记录现象)。 学生观察记录: 操作 能否通过铁环 现象说明 常温下的铜球 能 铜球体积正常 加热后的铜球 不能 铜球体积变大 冷却后的铜球 能 铜球体积变小 问题导引: 师:加热后的铜球为什么不能通过铁环了? 生:铜球受热后体积膨胀了! 师:冷却后又能通过,说明什么? 生:遇冷后体积收缩了! 3.塑料球实验(学生分组操作) 实验器材:塑料球、铁环、热水杯、冷水杯。 实验步骤: ① 常温下,观察塑料球能否通过铁环; ② 将塑料球放入热水中浸泡1分钟,取出后立即放在铁环上,观察现象; ③ 将塑料球放入冷水中浸泡1分钟,取出后再放在铁环上,观察现象。 学生记录现象: 操作 能否通过铁环 现象说明 常温下的塑料球 能 塑料球体积正常 热水中加热后的塑料球 不能 塑料球体积变大 冷水中冷却后的塑料球 能 塑料球体积变小 4.总结实验结论 师:铜球和塑料球的实验现象有什么共同点? 生:它们受热后体积都变大(膨胀),遇冷后体积都变小(收缩)! 师:没错!一般情况下,固体具有热胀冷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