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五四制(2024)科学二年级上册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课题 2.6 春夏秋冬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了解四季是循环更替的自然现象。 2. 能列举每个季节典型的自然现象。 科学思维: 1. 通过观察、归纳,分析四季自然现象的差异与联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 能用气泡图等形式整理信息,提升分类与概括能力。 探究实践: 1. 参与“记录四季变化”的实践活动,通过文字、图画、符号等方式记录自然现象。 2. 在小组讨论中分享发现,尝试解释季节更替对大自然的影响。 态度责任: 1. 激发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科学的态度。 2. 初步体会人与自然的联系,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了解四季是循环更替的自然现象。 难点:参与“记录四季变化”的实践活动,通过文字、图画、符号等方式记录自然现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聚焦 教师活动: 1. 播放四季景色视频(春:花开燕舞;夏:荷塘蝉鸣;秋:果红雁飞;冬:雪覆雾凇),配乐朗诵诗句:“春游百花秋有约,夏有凉风冬有雪。” 2. 提问引导:“大自然中,哪些现象和季节有关呢?比如春天你看到过什么?冬天又有什么特别的景象?” 学生活动: 自由发言,分享生活中观察到的季节现象(如“春天柳树发芽”“冬天河水结冰”)。 (板书课题) 课 程 学 习 探究实践。 活动:了解季节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任务一: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 1. 教师示范: 展示春天“小草发芽、燕子北归”的图片,讲解如何用气泡网记录(中心写“春天”,周围气泡写现象,可配图或符号)。 2. 小组探究: 分发四季图片卡(夏:荷花、蝉;秋:苹果、大雁;冬:雾凇、蟾蜍),小组讨论其他季节的典型现象。 用气泡网记录:每人选择1-2个季节,在卡纸上用文字(如“秋天树叶变黄”)、简笔画(画大雁南飞)或符号(雪花代表冬天)填充气泡。 拓展提问: “除了课本上的例子,你还能找到哪些自然变化?” (如春天春雷、夏天彩虹、秋天桂花、冬天雪花)。 全班分享: 各组展示气泡网,教师汇总典型现象,板书四季关键词。 总结:一年中有春、夏、秋、冬4个季节。 任务二:大自然的变化告诉我们什么? 1. 时间线排序: 出示打乱的四季现象图片(如梅花、荷花、枫叶、蝌蚪),请学生上台按季节排序,讨论“冬天过去后是什么季节?” 2.出示同一个地方一年四季轮回的景象图。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3. 归纳: 教师用环形图演示四季循环,强调“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更替”,引导学生说出“季节循环往复,带来大自然的变化”。 4.总结:春、夏、秋、冬4个季节循环往复,季节更替给大自然带来了许多变化。 三、反思评价 1. 气泡图应用: 发放空白气泡图,学生独立用气泡图描述任意一个季节的自然现象(如“夏天”中心,周围写“荷花、蝉鸣、雷雨、冰棍”等)。 2. 互评与讨论: 同桌交换气泡图,用“√”标记合理的现象,用“?”标注疑问。 教师提问:“气泡图记录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直观”“能写很多现象”“容易看懂”)。 第四部分:拓展迁移 1. 诗词赏析: 展示诗句“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寒松”,解读每句对应的季节现象。 分组挑战:每组查找1首描写季节的诗词(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写春天;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写夏天),用简笔画画出诗中的景象。 2. 生活联系: 提问“季节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穿衣、饮食、活动的变化)。 课堂 小结 1. 师生共同回顾:“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有什么特别的自然现象?季节是怎样变化的?” 2. 布置任务:课后观察家中植物的季节变化,用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