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导学设问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设立南书房?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1677年,康熙皇帝说:“今欲于翰林内选择博学善书者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随后,一些翰林被调到乾清宫南书房值班,称为“南书房行走”。他们除陪皇帝写字作诗外,也会按皇帝的意旨草拟诏书,成为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 军机处的设立 互学展示 一、背景 清初 康熙 雍正 议政王大臣会议 由满洲贵族组成,讨论一切军国大事 南书房 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 军机处? 阅读课本,概括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的演变。 军机处的设立 二、概况 目的 组成人员 性质 职责 影响 处理西北军务 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 军机大臣照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阅读课本,结合材料归纳军机处相关知识?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 ———[清]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 材料三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卷一 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 材料一 军机处内部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 材料二 军机处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皇帝有旨,随时承办,且规定必须当日事当日毕。 材料三 军机处有严格的保密制度,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不准出入军机处。大臣被召见时,太监也不能在旁边;军机处的差役则挑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少年担任。 军机处的设立 三、特点、影响 根据材料,用三个字概括军机处的特点。 简 速 密 评价:虽然提高了办事效率,强化了君主专制,但皇帝独掌朝政,大臣唯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 奏折制度 形成 形式 影响 军机处的设立 康熙 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官员 秘密呈送 亲阅返回 皇帝 军机处的设立 议政王大臣会议 南书房 清初 康熙 雍正 军机处 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乾隆 皇权受限 皇权扩大 皇权强化 皇权独揽 清朝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清朝前期文字狱统计表 1.清朝实行文字狱的目的是什么? 从思想文化领域严密控制士人维护集权统治。 4.依据图表结合课本,说一说文字狱的特点? 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2.哪几位皇帝在位时大兴文字狱? 3.试着给文字狱下一个定义?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 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 一、文字狱 阅读课本,归纳军机处相关知识? 阅读课本,结合相关史实归纳文字狱的影响? 二、文字狱的影响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皆望风观景, 畏避太甚。 ——— (清)李祖陶《迈堂文略》 (如今人们写文章,一动笔就担心会触碰到国家的禁忌……大家都见风使舵、观望形势,畏惧回避得太过分了。 “一把心肠论浊清”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1.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士人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 2.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 被认为暗讽清统治者。 被认为怀念明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