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不同的土壤》教案 【核心概念】 (十)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与要求】 10.3 岩石和土壤 ④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 【教材简析】 《不同土壤》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研究土壤》中的第二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土壤的差异并分类,理解土壤特性与植物生长、环境的联系。教材通过“观察土壤的颜色、颗粒大小、黏性”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主要类型,并了解它们的透水性、保水性等特性,为后续学习“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知道土壤按颗粒大小可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质土,了解其主要特性(颜色、颗粒、透水性等)。 2.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比较土壤差异的方法,提升归纳总结能力。 3.探究实践 通过运用多种方法(手捻、加水搓揉、渗水实验等)比较三种土壤,提升观察、实验操作与分析归纳能力,学会基于实验现象推理土壤特性。 4.态度责任 培养学生关注土壤、爱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对土壤科学的探究兴趣,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三种土壤的特性(颗粒组成、渗水性、透气性、保水性等),理解土壤特性与植物种植的关系。 2.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现象准确推理土壤特性,深入理解土壤特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土壤、观察工具、过滤装置、记录单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1.上节课观察并研究了土壤,土壤里有哪些成分? 2.出示图片,提问:在我们身边不同的土壤。图中的这些土壤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不同的土壤。 预设:土壤里面有空气、沙子、黏土、腐殖质等上节课内容。 初步观察土壤的颜色、颗粒大小存在不同。 复习了上节课知识,解释本节课内容,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观察 (一)观察土壤颗粒 1.出示观察任务:用放大镜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说一说你的发现。 2.分组发放三种土壤样本、放大镜,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土壤颗粒,思考:“三种土壤的颗粒大小、形状有哪些不一样?” 组织小组交流观察发现,教师巡视倾听,随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放大镜观察下的土壤颗粒大小不一样。砂质土颗粒大、像砂粒;黏质土颗粒细小、黏糊;壤质土颗粒大小相对均衡。 结合教材图6,完善学生对土壤颗粒组成分类的认知,明确砂质土、黏质土、壤质土的颗粒判定依据。 5.小结:土壤颗粒有大有小,有大颗粒的砂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人们将这三种颗粒含量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 6.提问:砂质土就只含有砂粒吗,黏质土只含有黏粒吗?或者换一种说法,砂质土中含有砂粒较多? 同学们再次观察后发现:砂质土,砂粒含量较多;壤质土,砂粒、粉粒、黏粒差不多;黏质土,黏粒含量较多。 (二)比较不同土壤的特性 1.出示观察任务:我们可以选用多种方法比较砂质土、黏质土、壤质土。 2.组织学生开展实验一: 用手捻一捻,感受颗粒的大小及粗糙程度。 3.组织学生开展实验二:和点水握一握,观察土壤是否能成团? 4.组织学生开展实验三:加水搓一搓,观察土壤是否能成条? 5.组织学生开展实验4渗水实验: 往3种同样多的土壤中倒入同样多的水,它们渗出的水量有什么不同? 6.指导学生记录: 填写实验记录表格(PPT展示表格,包含实验方法、三种土壤观察现象),让学生及时记录结果,教师巡视指导规范记录 。 7.播放视频并小结:不同土壤其颗粒大小、黏性、渗水性等性质都不同。 8.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三种土壤的渗水性不同? 仔细观察土壤颗粒回答 (三)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1.提问:是不是所有植物都喜欢壤质土呢? 2.出示表格讲解: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了解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