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94488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4.3 第2课时 线段的中点-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10-11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8810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25张,-课件,中点,线段,科版
  • cover
(课件网) 4.3 线段的长短 第4章 直线与角 第2课时 线段的中点 情境导入 如何找到一条绳子的中点呢? 线段AB上有一点C,且点C到点A,B的距离相等,那么点C是线段AB的什么点呢? C B A 思考 问题:描述一下线段中点的概念呢?(对照图形) 点 C在线段 AB 上,且AC=BC,像这样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作线段的中点. 因为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 所以 AC = CB = AB , (或 AB = 2AC = 2CB). 中点定义 数学语言: 注意:(1)线段的中点一定在直线上,并且只有一个. (2)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AC=CB;但反过来,若AC=CB , 点C不一定是AB的中点,如图所示. 知识拓展: 线段的三等分点:如图,若点C,D将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三条线段AC,CD,DB,则点C,D叫作线段AB的三等分点,这时AC=CD=DB= AB(类似地,还有四等分点、五等分点等). 解:如图, 因为AB=4,点D为AB的中点,所以AD= AB=2. 又因为AC=11,点E为AC中点,所以AE= AC =5.5. 所以DE=AE-AD =5.5-2 =3.5. 例1 已知线段AB=4,延长AB至点C,使AC=11.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AC的中点,求DE的长. A C D B E 变式 如图,在直线上有 A,B,C 三点,AB=4 cm,BC=3 cm,如果 O 是线段 AC 的中点,求线段 OB 的长度. 解:因为 AB=4 cm,BC=3 cm, 所以 AC=AB+BC=7 cm. 因为点 O 是线段 AC 的中点, 所以 OC= AC=3.5 cm. 所以 OB=OC-BC=3.5-3=0.5(cm). (1)逐段计算:求线段的长度,主要围绕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展开.若每一条线段的长度均已确定,所求问题可迎刃而解. 计算线段长度的一般方法: (2)整体转化:巧妙转化是解题关键.首先将线段转化为两条线段的和,然后再通过线段的中点的等量关系进行替换,将未知线段转化为已知线段. 归纳总结 例2 如图,B、C 两点把线段 AD 分成 2 : 3 : 4 的三部分,点 E 是线段 AD 的中点,EC=2 cm,求: (1) AD 的长; (2) AB : BE. 解:(1) 设 AB=2x,则 BC=3x,CD=4x, 由线段的和差,得 AD=AB+BC+CD=9x. 由 E 为 AD 的中点,得 ED= AD= x. 由线段的和差,得 CE=DE-CD= x-4x= =2. 解得 x=4. ∴ AD=9x=36 (cm). (2)AB : BE. 解:AB=2x=8 cm,BC=3x=12 cm. 由线段的和差, 得 BE=BC-CE=12-2=10(cm). 所以 AB : BE=8 : 10=4 : 5. 方法总结:在遇到线段之间比的问题时,往往设出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变式:如果线段 AB=6,点 C 在直线 AB 上,BC=4,D 是 AC 的中点,那么 A、D 两点间的距离是(  ) A. 5 B. 2.5 C. 5 或 2.5 D. 5 或 1 【解析】本题有两种情形: (1)当点 C 在线段 AB 上时,如图: 所以 AC=AB-BC=6-4=2. 因为 D 是 AC 的中点, 所以 AD=1. (2)当点 C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所以 AC=AB+BC=6+4=10, 因为 D 是 AC 的中点, 所以 AD=5.故选D. 方法总结:解答本题关键是正确画图,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 合作探究 A B 如图,从 A 地到 B 地有四条道路,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 A 地到 B 地的最短道路?如果能,请你在图上画出最短路线. 发现: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思考:2. 如图,人们修建公路遇到大山阻隔时,常会打一条隧道直穿过去,为什么? 因为修隧道可以缩短两地之间的路程, 实现路途近的目的。 线段有如下的基本事实: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这5条线中, 线段AB最短. 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A B 注意: (1)两点间的距离是一个具体的数量,而线段是图形,因此不能把A,B两点间的距离说成线段AB;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