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9692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二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2022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黑龙江省,期末,答案,试题,语文,考试
    哈一二二中学 2024-2025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25年7月09日 时长: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名的警句:“媒介即信息。”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最有效的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我相信,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语言不愧为一种原始而不可或缺的媒介,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就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同样的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我们对语言的了解使我们知道,语言结构的差异会导致所谓“世界观”的不同。人们怎样看待时间和空间,怎样理解事物和过程,都会受到语言中语法特征的重要影响,所以,我们不敢斗胆宣称所有的人类大脑对于世界的理解是一致的。 虽然文化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但是,他的警句还需要修正,因为这个表达方式会让人们把信息和隐喻混淆起来。信息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明确具体的说明,但是我们的媒介,包括那些使会话得以实现的符号,却没有这个功能。它们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不管我们是通过言语还是印刷的文字或是电视摄影机来感受这个世界,这种“媒介———隐喻”的关系帮我们将这个世界进行着分类、排序、构建、放大、缩小和着色,并且证明一切存在的理由。 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我们读书、看电视或看手表的时候,对于自己的大脑如何被这些行为左右并不感兴趣,更别说思考一下书、电视或手表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有怎样的影响了。但是确实有人注意到了这些,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刘易斯·芒福德就是这些伟大观察者中的一个。他不是那种为了看时间才看钟表的人,这并不是因为他对大家关心钟表本身的分分秒秒不感兴趣,而是他对钟表怎样表现“分分秒秒”这个概念更感兴趣。他思考钟表的哲学意义和隐喻象征,而这些正是我们的教育不甚了了的地方,钟表匠们对此更是一无所知。芒福德总结说:“钟表是一种动力机械,其产品是分和秒。”在制造分秒的时候,钟表把时间从人类的活动中分离开来,并且使人们相信时间是可以以精确而可计量的单位独立存在的。分分秒秒的存在不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是人类运用自己创造出来的机械和自己对话的结果。 我这里想要指出的是,把诸如文字或钟表这样的技艺引入文化,不仅仅是人类对时间约束力的延伸,而且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当然,也是文化内容的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把媒介称作“隐喻”的道理。隐喻是一种通过把某一事物和其他事物作比较,来揭示该事物实质的方法。为了理解这些隐喻的功能,我们应该考虑到信息的象征方式、来源、数量、传播速度以及信息所处的语境。例如,钟表把时间再现为独立而精确的顺序,文字使大脑成为书写经历的石碑,电报把新闻变成商品。要想深刻理解这些隐喻,我们确实要费些周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创造的每一种工具都蕴含着超越其自身的意义,那么理解这些隐喻就会容易多了。例如,有人指出,12世纪眼镜的发明不仅使矫正视力成为可能,而且还暗示了人类可以不必把天赋或缺陷视为最终的命运。眼镜的出现告诉我们,可以不必迷信天命,身体和大脑都是可以完善的。我觉得,如果说12世纪眼镜的发明和20世纪基因分裂的研究之间存在某种关联,那也不为过。 即使是显微镜这样不常用的仪器,也包含了令人惊讶的寓意,这种寓意不是关于生物学的,而是关于心理学的。通过展示一个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