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 探索勾股定理 第1课时 探索勾股定理 教学设计 课题 第1课时 探索勾股定理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测量法和数格子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会解决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另一边的问题. 3.在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4.通过让学生参加探索与创造,获得参加数学活动成功的经验. 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探索及应用. 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如图,从电线杆离地面 8m 处向地面拉一条钢索,如果这条钢索在地面的固定点距离电线杆底部 6m ,那么需要多长的钢索 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确定了,另外一条边也就随之确定,三边之间存在着一种特定的数量关系. 事实上,古人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的平方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和几何直观,让学生在回忆旧知的过程中,引发认知处突,激起学生的学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探究新知 1.认识勾股定理 探究1 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们的三条边,看看三边长的平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32+42=25=52 32+32=18=3 三边长的平方之间的关系: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与斜边的平方. 探究2 如图,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平方分别是多少,它们满足上面所猜想的数量关系吗? (1)观察图1-1 正方形 A 中含有 9 个小方格,即 A 的面积是 9 个单位面积. 正方形 B 的面积是 9 个单位面积. 思考:如何求 C 的面积? 分割成若干个直角边为整数的三角形 S正方形C=4××3×3=18(单位面积) (2)在图 1-2 中,正方形 A,B,C 中各含有多少个小方格?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4,4,8 (3)你能发现两图中三个正方形 A,B,C 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9,9,18; 4,4,8 面积关系:SA+SB=SC (4)如图,图中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这样的关系? 具备 (5)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1.6 个单位长度和2.4 个单位长度,那么上面所猜想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 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观察所得到的各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1:SA+SB=SC 猜想:两直角边a、b与斜边c之间的关系? 结论2:a2+b2=c2 教师归纳 通过上面的活动,同学们一定发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2+b2=c2. 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因此,我国称上面的结论为勾股定理. 思考 想一想新课引入中的问题,需要多长的钢索? 解:如图所示, 在 Rt△ABC 中,AB=8m,BC=6m, 根据勾股定理,得: AC ===10(m) 答:需要 10m 长的钢索. 2.利用勾股定理求图形面积 (链接例1) 3.利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边长 (链接例2、例3) 通过动手实践,拼出或剪出相应的图形,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让学生感受体会剪就是割程,拼就是补的过程,学生通过活动亲身体验图形的割补思想,思考构图的过程,培养几何直观,|活动经验,为勾股定理的推演埋下伏笔。 典例精析 【例1】求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其中S1=4,S3=15。 【解】(1) A 的边长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则 A 的边长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边长的平方和,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分别为:36 和 64 , A 的面积 36+64=100; (2)由直角三角形可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边长的平方和, ∴S3=S1+S2, 则S2=S3-S1=11。 【方法总结】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基础向外作正方形,等腰三角形或半圆,都能形成简单的勾股图,对于勾股图都有相同的结论,即S1+S2=S3(S3是以斜边为基础向外作的图形的面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