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二单元 百家争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进阶二 单元研习任务探究 任务一 辨识虚词,夯实基础 这一学习任务侧重“语言建构与运用”,要求学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作一些梳理、分类工作,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了解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介词、连词、助词、代词、副词等。高考对判断句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其不同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古代汉语的虚词系统,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之”“乎”“者”“也”“而”“以”“其”“于”等常见虚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广泛,有着丰富的意义和用法。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常见虚词,有助于培养文言语感,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小组分工合作,找出上面列举的虚词在本单元课文中的用例,以卡片或表格的形式,整理、归纳各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见教材P53“单元研习任务”第三题) 【示范归纳】 “而”和“以”是文言文中的高频虚词,在本单元中出现的次数也较多。请列表整理、归纳这两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虚词 例句 用法、意义 而 ①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 连词,表假设,如果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连词,表顺承,就 ③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连词,表并列 虚词 例句 用法、意义 而 ④知止而后有定(《礼记·大学之道》) 连词,表顺承 ⑤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 连词,表转折,却 ⑥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老子·第六十四章》) 连词,表修饰 ⑦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五石之瓠》) 连词,表因果,因而 ⑧故亏父而自利(《墨子·兼爱》) 连词,表目的,来 ⑨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 连词,表转折,可是,却 虚词 例句 用法、意义 以 ①仁以为己任(《论语·泰伯》) 介词,把 ②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介词,用 ③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助动词,可以 ④以盛水浆(《庄子·五石之瓠》) 介词,用 ⑤剖之以为瓢(《庄子·五石之瓠》) 介词,把 ⑥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庄子·五石之瓠》) 介词,凭借 ⑦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墨子·兼爱》) 介词,把 【自主归纳】 请依据课文中的例句整理、归纳虚词“者”“也”“其” “于”“之”“乎”的用法和意义。 虚词 例句 用法、意义 者 ①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 ②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墨子·兼爱》) ③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虚词 例句 用法、意义 也 ①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②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庄子·五石之瓠》) ③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五石之瓠》) ④是何也?皆起不相爱(《墨子·兼爱》) ⑤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虚词 例句 用法、意义 其 ①贼其君者也(《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②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虚词 例句 用法、意义 于 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老子·第六十四章》) 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礼记·大学之道》)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虚词 例句 用法、意义 之 ①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②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③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老子·第六十四章》) ④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 虚词 例句 用法、意义 乎 ①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卫灵公》) ②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墨子·兼爱》) ③子曰:“其‘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