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9010

第10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二课时(教案)小学 五年级上册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2025年秋

日期:2025-11-22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537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上册,五年级,10课
  • cover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四单元 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 第10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仁爱精神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增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 道德素养:学会践行宽容、推己及人,树立关爱他人、热爱祖国的道德意识。 法治观念:知晓爱国需奉公守法,明白和平时代依法行事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健全人格:理解民胞物与内涵,提升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共情与责任素养。 责任意识:主动承担爱国责任,在生活中以行动传承仁爱与爱国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认同仁爱精神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增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 【教学难点】 理解民胞物与内涵,提升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共情与责任素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中华传统美德里藏着温暖的力量!孔子的 “仁爱” 教会我们待人善,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点燃爱国心。这节课,我们会走进《朱冲还牛》《鲁女爱国》的故事,探寻仁爱里的宽容与担当,明白和平年代也能以行动爱国,让美德的种子在心里慢慢发芽!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 【新课教学】 (一)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阅读角】阅读教材《孔子的仁爱思想》,观看视频。了解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说一说】你了解的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我知道孔子主张仁爱,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我知道仁爱就是“爱人”,就是倡导人与人之间应该亲善。 孔子一直强调践行“仁德”。 孔子从内心深处期盼人人都能有幸福,他以善待人,充满仁爱。 【活动园】 孔子曾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解释“仁”。这句话的大意是:自己 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请按照这一说法,填充下题。 【阅读角】阅读《将心比心》的故事。知道将心比心,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这种宽大为怀、善解人意的生活态度,就是仁爱精神。 【阅读角】阅读《朱冲还牛》的故事。知道朱冲待人宽厚,始终仁爱,以美德感化乡邻,不仅邻里关系变得和睦,还使村里的风气发生了很大变化。 【知识窗】仁爱精神之二:宽容 宽容是仁爱之心的重要表现。古人强调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为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摩擦,增进和睦。 【活动园】对照格言,结合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说待人宽容的意义。 宽容待人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减少冲突,还能够提升个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个人成长,并且有助于维护心理健康。 【阅读角】阅读《杜环侍老》的故事。知道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知识窗】仁爱精神之三:推己及人 发扬仁爱精神要推己及人。 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 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阅读角】阅读《民胞物与》的故事。知道人不仅是社会中的人,也是自然中的人。人应该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自觉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知识窗】仁爱精神之四:民胞物与 这种仁爱之心推广到极致,就是“民胞物与”的精神。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阅读角】阅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警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话而形成的警句。顾炎武的原话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 有责焉耳矣。”大意是说,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即使是普通 人,也有责任。近代以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逐渐成为 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高度概括 【知识窗】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天下为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