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0326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二章 2.3 2.3.2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讲义--2026版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必修1

日期:2025-09-20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4586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距离,必修,版选,人教,数学,高中
    2.3.2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数学抽象) 2.会用坐标法证明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逻辑推理) 探究1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问题 已知平面内的两点P1(x1,y1),P2(x2,y2),如何利用勾股定理计算|P1P2|                                                                           [新知生成] 1.点P1(x1,y1),P2(x2,y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 2.原点O(0,0)与任一点P(x,y)间的距离|OP|=. [典例讲评] 1.(源自北师大版教材)如图所示,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4,3),B(1,2),C(3,-4). (1)试判断△ABC的形状; (2)设点D为BC的中点,求BC边上中线的长. [尝试解答]                                                                                                                                                                                           1.对于任意两点P1(x1,y1)和P2(x2,y2),|P1P2|==·|x1-x2|=|y1-y2|(k为直线P1P2的斜率). 2.若已知两点间的距离及两点的坐标,并且坐标中含有参数,则可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求出参数. [学以致用] 【链接教材P74练习T2】 1.已知点A(a,3)和B(3,3a+3)间的距离为5,求a的值.                                                                                                                                                     探究2 坐标法的应用 [典例讲评] 【链接教材P73例4】 2.已知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对角线为AC和BD.求证:|AC|=|BD|. [尝试解答]                                                                                                                                                                                           1.利用坐标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常见步骤 (1)建立坐标系,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 (2)进行有关代数运算. (3)把代数运算的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2.用解析法解题时,虽然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不依赖于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但不同的直角坐标系会使我们的计算有繁简之分,因此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必须“避繁就简”. [学以致用] 【链接教材P74练习T3】 2.求证:三角形的中位线长度等于第三边长度的一半.                                                                                                                                                     1.(教材P74练习T1(3)改编)已知两点M(0,3),N(4,0),则|MN|=(  ) A.3 B.5 C.9 D.25 2.以点A(-3,0),B(3,-2),C(-1,2)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以上都不是 3.已知△ABC的顶点坐标为A(-1,5),B(-2,-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