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3095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21 第四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细胞增殖和有丝分裂 讲义--高中生物学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0-05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41158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增殖,必修,苏教版,生物学,高中,讲义
    第一节 细胞增殖 第1课时 细胞增殖和有丝分裂 描述细胞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分裂,其中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1.生命观念———通过对细胞周期的学习,认识到生命活动的周期性。 2.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对比分析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构建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模型。 3.科学探究———运用模型解释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一、生物体的生长主要是细胞增殖的结果 1.多细胞生物体积增大原因 (1)细胞数量增多。 (2)细胞体积增大。 2.细胞的直径是细胞的重要特征 (1)各类细胞的直径有一定的规律。 (2)一般而言,多数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直径为20~30_μm。 3.细胞体积 (1)合适的细胞体积能保证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正常的物质和信息交换,保证细胞内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的正常进行。 (2)当细胞体积增加过大时,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就变小,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和信息交换的效率也可能会降低,这会影响细胞核对细胞的控制,不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 (3)生物体的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受多种因素的限制。 二、细胞增殖 1.意义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 2.方式 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3.细胞周期(以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例) (1)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经过物质准备,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的过程,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2)阶段划分 ①分裂间期:完成物质准备,主要包括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分裂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完成细胞的分裂。 三、有丝分裂(以动物细胞为例) 1.分裂间期 (1)变化:在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同时,细胞适度生长。 (2)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呈丝状。 (3)中心体常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复制。 2.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规律性变化的结构有染色体、纺锤体、核膜和核仁等。 着丝粒、着丝点示意图 (1)染色体 ①着丝粒和着丝点是染色体结构(如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结构成分联系紧密,功能方面密切相关,构成了高度有序的整合结构。 ②着丝粒连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③在电镜下,着丝点为圆盘状结构,其外侧主要与纺锤体微管相连,内侧与着丝粒相互交织。 (2)纺锤体 ①组成:主要由微管及其结合蛋白组成。 ②纺锤体装配开始的标志:动物细胞分裂前期星射线的形成和两个中心体向两极的运动。 ③作用:组成纺锤体的微管与染色体的着丝点连接,在纺锤体微管的作用下,染色体移动到细胞相应的位置上。 3.有丝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们为了研究方便,一般将其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时期 图示 主要变化 前期 ①复制后的染色质经螺旋化(凝缩)等过程,逐渐变短变粗,形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辨的染色体;②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粒相连接;③随着核仁逐渐消失、核膜解体、染色体看似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④两个中心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中期 ①在纺锤丝等结构的作用下,染色体向细胞中央的赤道面方向移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②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比较清晰,是计数染色体数量的适宜时期 后期 ①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在纺锤丝的作用下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②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加倍,形成了两套相同数量的染色体 末期 ①到达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去凝缩,逐渐变为丝状的染色质;②纺锤体消失;③核膜重新形成,核仁重新组装,新的细胞核逐渐形成 4.在动物细胞分裂的一定时期,胞质也开始分裂。 (1)起止点:胞质分裂一般始于细胞分裂的后期,止于细胞分裂的末期。 (2)方式:在胞质分裂的过程中,动物细胞的细胞质膜常表现为在赤道面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