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古诗三首》导学案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江南春》。 3.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 4.诵读古诗,学习诗中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说说《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2.了解《江南春》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板书课题。2.欣赏黄河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3.认识作者。 1.齐读课题。 2.根据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3.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的资料。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如果有质疑,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12分钟)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1)同桌互相考一考。 (2)拆卡片游戏检查生字。(3)认识多音字“簸”。 (4)读词语。 颠簸 簸箕 簸箩 簸谷簸动 3.指名读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读准古诗的节奏。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1)同桌互相考一考生字,注意倾听。 (2)读一读卡片上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3)注意字音:“浪淘风簸”中“簸”的读音为bǒ;“南朝”中“朝”的读音为cháo。 (4)多种方式认读词语3.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1.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进行指导多音字的读音:“九曲”中的“曲”读阴平,“簸”在“浪淘风 簸”中读上声。 2.易错读音:“畦”读qí。3.引导学生读好停顿: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3分钟) 1.介绍作者:刘禹锡。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3.你能从哪些词体会到黄河雄伟壮观? 4.朗读第三、四句,想象一下牛郎织女家是什么样子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1.了解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2.根据注释说说诗意。九曲黄河,挟带泥沙,波涛滚动,奔腾万里,仿佛来自天边。如今我要迎着从天涯来的黄河浪潮,逆流直上,到达银河,并和黄河一同到牵牛织女家中做客。 (1)从“九曲黄河”“浪淘风簸”这些词语感受到黄河的壮观。 读出黄河的雄伟壮观。 4.“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借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5.小组交流,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理由。 1.注释:(1)九曲:虚指,指黄河弯曲的河段甚多,民间 素有天下黄河999道弯的说法。 (2)簸:颠簸。 (3)天涯:天边。 (4)直上:逆流而上。2.要引导学生感悟:本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书写,积累词语(用时:10分钟)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指名读。 2.指导观察。 3.教师示范,相机指导。重点指导“莺”。 4.积累。 1.读一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观察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3.观察教师的范写,注意“涯”的笔顺。4.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正确、工整地抄写在积累本上。 教师示范书写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教师执笔姿势、运笔的动作,感受汉字的结构美。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用时:4分钟) 1.背诵古诗。 2.谈话导入。 指名背诵古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