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 望洞庭 望洞庭 望洞庭湖看见的景象 解诗题 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洞庭湖景致之美,古人也早有总结,清代《洞庭湖志》所载"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江天幕雪"以及"日景""月影""云影""雪影"等洞庭湖"十影"。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人,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 知作者 听课文录音,看插图跟读,整体感知。 湖光秋月两相和, wèi mó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luó 白银盘里一青螺。 tínɡ 望洞庭 yǔ xī [唐]刘禹锡 整体感知 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自读,指名读。 (3)借助插图和注释或者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大意。 (4)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庭 未 磨 整体感知 1.生字我会读 tínɡ wèi mó 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mó mò mò 他去磨坊磨面。 多音字: 整体感知 2.生字我会写 庭的读音是后鼻音。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廷”,外面是“广”字头。 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记忆字形。 (洞庭湖) (庭院) 整体感知 相:左右结构:木 + 目。“木”代表树木,“目”代表眼睛,合起来表示“用眼睛看树木”,引申为“互相看”,即“相互”的意思。 (相互) (相同) “相”的意思有“相互、彼此”,诗中的“相”字在这里告诉我们湖光和秋月相互交融,和谐地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宁静、柔美、朦胧的湖上月夜图景。 2.生字我会写 整体感知 (未有) (未来) 诗里的“未”就是没有、不曾的意思。“镜未磨”就是镜子没有打磨过。 2.生字我会写 整体感知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唐]刘禹锡 品味诗意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相互 诗的大意: 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品味诗意 1.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品味诗意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两句话在朗读的时候语气要轻柔,读出湖光秋色相映成趣的和谐画面。 品味诗意 诗中洞庭湖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比喻,形容洞庭湖。 看图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谈看到的感受。 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品味诗意 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喻成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美丽,表现了作者壮阔不凡的气度。 品味诗意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的大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这两句话语气要舒缓,读出洞庭湖的宁静。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品味诗意 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桌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湖光秋月两相和, wèi mó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luó 白银盘里一青螺。 tí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