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3.茶叶能溶解吗 教学设计 单元 《溶解》 课题 3.茶叶能溶解吗 课时 1 设计 学校 电话 核心概念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 2.2 物质的溶解和溶液 内容要求 2.2低①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如沙和食用油等。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了解有些物体由多种物质构成,其中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科学思维 能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提出关于茶叶能否溶解在水中的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假设。 知道基于观察到的现象,结合科学资料,综合判断各种信息进行解释,归纳结论。 探究实践 具有初步的提出问题和制订计划的意识。 责任态度 对生活中的溶解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能够在实验过程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确保实验操作规范。 能够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倾听和分享。 教学重点 了解有些物体由多种物质构成,其中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教学难点 理解茶叶中含有多种成分,不同成分在水的溶解性不同。 教学准备 透明杯子、茶叶、水、玻片、滴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提醒与备注 一、问题与猜想(5分钟) 师:同学们,中国是茶的故乡,已有几千年的喝茶历史。茶树嫩叶采摘下来,加工后,成为茶叶。用水简单冲泡就成为大家喜爱的健康饮料了。今天老师请大家品茶,体验一下中国茶文化。 师:如何品茶,先请大家看这几幅图的介绍。 (PPT呈现品茶流程:观,观茶叶、茶汤色;闻,闻茶叶、茶汤气味;品,嚼茶叶、喝茶汤味道)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品茶。 (学生品茶活动。) 师:谁来说说你的品茶感受,或是有什么发现? 生1:水倒进去茶叶慢慢从下面浮起来,过段时间又沉下去了。 师:我们回答问题要和观察一样有序。就按品茶流程:从观、闻、品三方面逐一来谈。 生2:我观察到茶叶泡水前后都是绿色的,只不过原来是干扁的,泡水后茶叶又舒展还原成树叶的样子了。 生3:茶叶很香,泡水后茶汤也能闻到香味,和茶叶的味道相似。 生4:我嚼了茶叶,开始味道不怎么样,甚至有点苦,但是慢慢能品尝到一点甘甜的味道。喝茶汤后,也有甘甜的感觉,只不过味道没有直接嚼茶叶那么浓。 (教师相机板书) 观闻品茶叶绿色香气苦涩变甘甜茶汤绿色香气甘甜 师:可以啊,同学们个个都是品茶的行家了。在喝茶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1:茶叶为什么会沉下去又浮上来? 生2:我们能喝到有茶味的茶汤,又能看到茶叶,它算是能溶解在水中还是不能? 师:很好!同学们已经学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提出科学问题了。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还无法研究,先储存起来。关于第二个问题,大家有什么样的猜想呢? 生1:我认为是不能溶解,茶叶都还在水里看得见,也没变少。 生2:可是茶汤的颜色变了,味道也变了,这味道和茶叶本身的味道还一样…… 生3:对呀,这些都是溶解的现象啊! 介绍品茶流程,了解学习中国茶文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引入课题。同时,指导学生对茶叶和茶汤进行比较观察,体验感情科学研究的方法。 通过品茶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提出问题。问题从学生中来,从生活中来。在玩中学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体现了儿童立场、素养导向。 提醒:在倒水前,要先拿出几片茶叶,留作干嚼茶叶和对比观察。 强调:注意安全,小心烫伤。建议实验课上最好备些冰袋、烫伤膏,以防万一。 强调:学生强调只有在教师确认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品尝。 本课材料建议用透明杯冲泡绿茶更便于观察。 二、探究与结论(30分钟) 师:有同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