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27372

2.3.1单项式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7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2323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3.1,单项式,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华东师大
  • cover
2.3.1单项式 章节 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找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和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到愉悦、激奋的、平等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概念并会找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教学难点:单项式概念的生成过程以及准确识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学情分析 知识认知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式,掌握代数式的定义以及正确的书写格式。因此对代数式的组成元素以及元素之间的运算关系有了一定的理解。 数学技能与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已经经历了探索和归纳代数式的过程,又通过观察、 思考,充分认识了代数式的本质特征,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具备了一定的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和观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需要的认知基础:学生需具备分析代数式的组成的能力,还需具有较强的合作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能够归纳出单项式的概念,但学生对单项式概念的理解辨析能力还不够,尤其对单独的数字或字母这一补充规定理解不到位。对复杂的,尤其是数字在分母上的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掌握的不理想,教师需帮助学生把常见类型细致解读。 教学方法 ( 一 )课堂组织策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联系生活实际、启发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相关概念。 (二)教法与学法策略 1.单项式概念的生成过程以及准确识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是本节课的难点,以引导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情境- 合作探究-解释应用- 拓展巩固”的模式开展教学,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身观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和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本节课围绕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三个概念并会准确确定单项式的系数、次数为重点,由浅入深设置例题与练习,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归纳应用,学会单项式的相关概念。 ( 三 ) 辅助策略 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借助评价量规表,引导学生有效完成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根据评价表评价或自评, 给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以上三个策略既帮助突破教学难点,又帮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导入 1.复习代数式的定义。 2.列代数式: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复习代数式,让学生回顾代数式的相关知识。为进一步探究新知识做准备。通过列代数式,让学生从熟悉的例子入手,拉进和已有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意识,适时运用“捐款”这一素材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探究:单项式的概念 任务一: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这些代数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思维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任务二:积极举手发言,能准确表达小组的合作探究过程及发现。 【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单项式的概念。各小组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结合评价量规,开展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