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35242

【核心素养】5.12.2 消化和吸收 学案--苏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日期:2025-11-01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6次 大小:10160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苏教版,上册,八年级,生物,2024,核心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结构、分析小肠吸收特点,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如小肠皱襞和微绒毛增大吸收面积),能说出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明确各器官的功能关联。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口腔化学性消化实验”现象、推理龋齿形成原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区分物理性消化与化学性消化,解释“嚼馒头变甜”的科学原理。 探究实践:参与“食物在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实验操作,规范完成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组开展“饮食喜好与龋齿关系”调查,学会整理调查结果并交流分析。 态度责任:通过了解龋齿危害、口腔卫生知识,养成早晚刷牙、餐后漱口、定期洁牙的习惯;树立健康饮食意识,认识到消化系统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结构图、分析实验现象及小组讨论,明确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唾液腺、肝、胰等)及食物消化(物理性+化学性)与吸收的基本过程。 学习难点 通过对比物理性消化与化学性消化的特点、观察小肠微观结构(皱襞、绒毛、微绒毛)示意图,理解两者的区别(是否依赖消化酶)及小肠适应吸收功能的结构特点(长度、表面积、管壁薄)。 【课前预习】 消化系统两大组成部分:_____(食物通道)+_____(分泌消化液,辅助消化) _____:起始部位,含牙(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分_____、牙颈、牙根;_____是牙表层,易被酸性物质腐蚀)、舌(协助咀嚼、吞咽,感受味觉) ___: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_____:消化道最狭窄的部分 ___: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可贮存食物 _____:消化道最长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_____:消化道末段 _____: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 ___、___:分泌消化液(肝分泌胆汁,乳化脂肪;胰分泌多种消化酶,消化蛋白质、糖类、脂肪) 消化道壁上的消化腺:如_____(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_____消化:仅改变食物形态,不改变营养成分,如牙的咀嚼(切断、磨碎食物)、舌的搅拌(混合食物与唾液)、胃肠蠕动(推动食物前进) _____消化:依赖消化酶(生物催化剂,需适宜温度如37℃、酸碱度),将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 淀粉→_____(唾液淀粉酶作用,如嚼馒头变甜) 蛋白质→_____(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作用) 脂肪→_____(先经胆汁乳化,再经脂肪酶分解) 主要吸收场———_____(核心原因:结构适配功能): 长度_____:食物停留时间久,吸收更充分 表面积_____:内表面有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绒毛上皮细胞有微绒毛,大幅扩大吸收面积 管壁_____: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均为1层上皮细胞,利于物质透过 其他器官的吸收功能: _____:吸收部分水 _____:吸收少量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吸收后物质去向: 大部分营养(氨基酸、葡萄糖、大部分水和无机盐)→小肠绒毛的_____ 部分脂肪酸→小肠绒毛的_____ 龋齿形成原因: 直接因素:口腔_____将残留糖类转化为_____物质,逐步腐蚀牙釉质→牙本质→牙髓腔(牙髓含神经,腐蚀至此时引发牙痛) 关联因素:经常吃_____、_____,口腔卫生不佳 龋齿预防措施:早晚_____、餐后_____(清洁牙表面残留)、定期牙洁治(去除牙石,预防牙周炎)、减少甜食、零食摄入 “食物在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实验 实验关键对比: 实验组(试管1):淀粉糊+唾液→37℃保温→滴碘液_____(淀粉被_____分解) 对照组(试管2):淀粉糊+清水→37℃保温→滴碘液_____(淀粉未被分解) 结论:口腔中能发生_____消化(唾液淀粉酶可分解淀粉) 【课中研学】 小组同学讨论饮食喜好对龋齿发生的影响,各小组相互交流,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