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39825

14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 课件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19007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学习目标 1.走近作者,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 2.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 3.精读全诗,剖析写作特色 4.总结和归纳全文表达的思想内涵 5.合作探究,巩固提升 作家作品 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白居易(772—846) 长庆三年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写作背景 律 诗 文体知识 律诗是形成于唐初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本诗为七律诗。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一联,共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生字新词: 啄zhuo②:啄取,衔。 没mo④ : 遮住。 蹄ti② :马蹄。 堤di① :湖岸,这里指白堤。 暖树:向阳的树。 不足:不够。 乱花: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花朵。 文章“五读”法: 一读通语句; 二读明大意; 三读有感情; 四读品内涵; 五读受启迪。 文章不厌千遍读, 识文知意再创新。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 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朗读节奏一[2/2/3]式: 朗读节奏二[4/3]式: 朗读: 钱塘湖春行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初:刚刚。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疏通文意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疏通文意 译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栖息,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暖树:向阳的树。 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 译文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纷繁的花。 才:刚,仅。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没(mò):遮没,盖没。 疏通文意 译文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观赏不够,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西湖的白堤。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行不足:观赏不够。 白沙堤:指西湖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 阴:同“荫”,指树荫。 疏通文意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暖树:向阳的树木。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纷繁的花。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没:遮没,盖没。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行不足:游不够,乐趣无穷,舍不得离开的意思。 阴:同“荫”,指树荫。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觅 行 踪 赏 春 景 悟 情 感 1.从题目《钱塘湖春行》中我们获得哪些信息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春”点明季节,春天;“行”出行、游览之意。诗题意思即春天出游钱塘湖,题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