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14.1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 教学设计 课题 14.1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记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正确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重点) 2.让学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难点) 3.初步帮助学生建立平移、翻折、旋转三种图形变化与全等形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记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正确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难点 让学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如图,对开的大门、、设计的图案中都有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的形象,你能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答:1.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国旗上4颗小五角星. 3.同一张底片洗出的大小相同的两张照片. 4.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 5.同等面值的纸币. 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和例子引出全等形的概念 探究新知 1.全等形 全等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判断下列两组图形是不是全等形? 答:图1不是全等形,图2也不是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思考1】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DEF,两个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1.△ABC与△DEF大小相等. 2.△ABC与△DEF形状相同. 3.△ABC与△DEF完全重合. 【归纳】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位置发生变化,但是大小、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平移前后的图形是全等形. 【思考2】将△ABC沿直线BC翻折180°得到△DBC,两个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1.△ABC与△DBC大小相同. 2.△ABC与△DBC形状相同. 3.△ABC与△DBC完全重合. 【归纳】 一个图形经过翻折后,位置发生变化,但是大小、形状没有发生变化,翻折前后的图形是全等形.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 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对应顶点: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 对应边:AB与DE,AC与DF,BC与EF. 对应角:∠A与∠D,∠B与∠E,∠C与∠F. 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ABC与△DEF全等,记作△ABC≌△DEF ,读作“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 【注意】书写时应把对应顶点写在相对应的位置上.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ABC≌△DEF,那么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归纳】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几何语言:∵ △ABC ≌ △DEF,(已知) ∴ AB=DE,AC=DF,BC=E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D,∠B=∠E,∠C=∠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此过程中学生说的不一定对,在互相的讨论、交流中,学生慢慢地纠正自己的错误,接受别人的好的方法,这样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与掌握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典例精析 【例1】 如图,△ABD与△CDB全等,∠ABD=∠CDB,写出其余的对应角和各对对应边. 【解】∠ADB=∠CBD,∠A=∠C,AB=CD,AD=CB,BD=DB. 【例2】如图,△BCE≌△CBD,点B和点C,点E和点D是对应顶点,∠CBE=65°,∠BCE=26°,BE,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A.求∠ACE,∠A的度数. 【解】∵△BCE≌△CBD, ∴∠BCD=∠CBE=65°. ∴∠ACE=∠BCD-∠BCE=65°-26°=39°. 在△ABC中.∠E+∠ABC+∠ACB=180°, ∴∠E=180°-∠ABC-∠ACB=180°-65°-65°=50°. 【变式训练】如图,在△ABC中,点D,E在BC上,△ABE≌△ACD. (1)若BE=6,DE=2,求BC的长; (2)若∠BAC=75°,∠BAD=30°,求∠DAE的度数. 解:(1)∵△ABE≌△ACD,BE=6,∴CD=BE=6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