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41224

人教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15.3.1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案 (表格式)

日期:2025-09-1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1509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等腰,教案,性质,形的,三角
  • cover
15.3 等腰三角形 15.3.1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设计 课题 15.3.1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 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解决问题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如图,△ABC为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则AB,AC为腰,BC为底边,两腰的夹角为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为底角. 如图,在一张白纸上任意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把它剪下来,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对折,使它的两腰重合,再展开,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探究新知 1.等边对等角 重合的线段:AB与AC,BD与CD; 重合的角:∠BAD与∠CAD,∠B与∠C,∠ADB与∠ADC. 【思考】由这些重合的角,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说一说你的猜想. 猜想: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ABC 中,AB=AC.求证:∠B=∠C. 证明:作底边BC的中线AD. 在△ABD和△ACD中, AB=AC, BD=CD, AD=AD, ∴△ABD ≌△ACD(SSS). ∴∠B=∠C. 还有其他的证法吗? 证明:作顶角的平分线AD,则∠BAD=∠CAD. 在△BAD和△CAD中 AB=AC , ∠BAD=∠CAD , AD=AD , ∴ △BAD ≌ △CAD (SAS). ∴ ∠B= ∠C . 【归纳】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几何语言:如图,在△ABC中, ∵AB=AC, ∴∠B=∠C. 【注意】 应用“等边对等角”的前提条件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2.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思考】由△BAD≌ △CAD,除了可以得到∠B=∠C之外,你还可以得到那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解:∵△BAD≌ △CAD,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易得BD=CD, ∠ADB=∠ADC,∠BAD=∠CAD. 又∵∠ADB+∠ADC=180°, ∴∠ADB=∠ADC= 90°, 即AD是等腰△ABC底边BC上的中线、顶角∠BAC的角平分线、底边BC上的高线 . 【归纳】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高及顶角平分线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几何语言:如图,在△ABC中, ①∵AB=AC,AD平分∠BAC,∴AD⊥BC,BD=CD. ②∵AB=AC,AD⊥BC,∴AD平分∠BAC ,BD=CD. ③∵AB=AC,BD=CD,∴AD平分∠BAC,AD⊥BC. (1)“三线合一”的性质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或线段垂直. (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 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典例精析 【例】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解】∵AB=AC,BD=BC=AD, ∴∠ABC=∠C=∠BDC,∠A=∠ABD(等边对等角). 设∠A=x,则∠BDC=∠A+∠ABD=2x,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 所以在△ABC中,∠A=36°,∠ABC=∠C=72°. 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学会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等腰三角形,用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几何问题. 随堂检测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顶角的2倍,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_____. 答案:36° 2.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且DA=DC,BD=BA,则∠B的大小为( ) A.40° B.36° C.80° D.25° 答案:B 3.如图,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平分线,BD=5,则CD等于(  ) A.10 B.5 C.4 D.3 答案:B 4.如图,在中,,D是边上的中点,,求和的度数. 解: ,D是边上的中点, ,, , . 5.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 解:∵∠BAD=26°,AB=AD, ∴∠B=∠ADB= ×(180°-26°)=77°. ∵AD=CD,∴∠C=∠DAC.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