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结》说课稿 以单元视角关照单篇,用课程思维统领课堂。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教法、学法等五个维度对本课进行阐述。 首先,立足单元说教材 《丁香结》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以“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为单元的语文要素,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四篇课文都是展现自然之美的文学名篇,其中《草原》和《丁香结》属于现代名家散文,《古诗词三首》是经典古诗词,《花之歌》是外国散文诗。四篇课文,虽然体裁不同、内容各异,但都是描写自然景观或自然现象,并且作者在描述景色时均融入丰富的联想。《丁香结》是一篇散文,作者用清新淡雅的语言描写了不同地方的丁香,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多个方面细致地刻画了丁香娇俏灵动、可爱芬芳、鲜润妩媚的形象,并由古人有关丁香结的诗句联想到了丁香结的来历,感悟到人生中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就是“结”,得到了生命需要“结”的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依据本单元内容特点及课后习题要求,本单元可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基于真实情境,整合单元内容,我设计了“带上‘妙想’去研学”的主题情境,将“开启妙想之旅”作为单元的核心任务,本课的任务情境为:宗璞女士家赏花访谈会。 教师除了要分析好教材,还要掌握好学生的情况。六年级的学生古诗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并且已经具备了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因此,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生能够根据文章具体内容,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遵循一些方法,形成自动化的联想和想象。 基于以上认识和分析,并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自主识字读词。 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感悟丁香的美。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其次,依据学情定策略 基于学情,结合新课标要求,在大任务、大情境的背景下,我采用情境式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驱动学生学习。以去宗璞老师家赏花访谈为线索,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和方法开展活动,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将评价任务贯穿始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第三,以生为本话流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开课伊始,我创设一个情境:同学们,在中国当代,有位女作家,她1928年生于北京,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她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髓,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对,就是宗璞老师,她居住的斗室外,有三颗白丁香,今天,让我们继续背好行囊,继续“带上‘妙想’去研学”,一起去宗璞老师家赏花做客,对她进行一次深度访谈,我们现在就出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创设去宗璞老师家赏花做客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中主动学习,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建构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顺势进入环节二:交流预学,初赏丁香 1.出示预学单,检查学生字词预学情况。相机正音对“幽、薄”等易写错字进行写法指导,联系语境理解“迷蒙”等词语,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 2.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完成课堂学习单: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丁香的?借助课堂学习单,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